不支持Flash
|
|
|
|
新农村建设尚缺农产品生态认证体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2:58 第一财经日报
梁雨霞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直以来,本人喜欢把中国茶叶当作礼品送人,可谓人情应酬和茶文化传播一举两得,可是最近,情形颠倒过来了:陆续有德国人送茶叶给我。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们听说中国有些茶叶农药超标,还有水土污染等。 在今天的德国,开“奔驰”或“宝马”实在算不上什么,开这种车的人,往往是商人为了装点门面或者经理为了炫耀自己的级别,或者是出于个人喜好,真正的有钱人,要住在空气好的地段,要吃生态食品。从这些生活不张扬的“意见领袖”的行为,可以看到时尚的真正趋势:生态回归之路。在经历工业文明的洗礼后,慢慢地,人们开始意识到,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才是更健康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与尚有争议的基因技术相比,有机耕作被尊为农业科学的前沿则似乎没有什么疑义。目前,是两种制度并行的状态,很多农产品,都有两个“版本”:一种是普通的,另一种是生态的,后者因为产量小,是稀货,所以要贵得多。 以黄瓜为例,普通的黄瓜,遵照严格的标准生产与筛选,看上去很整齐,绿油油的,长短粗细弯曲度以及单重等,误差很小,宛如工业产品一般,吃口也不错,可就是价格卖不上去,一根大约在几毛钱或者1元钱之间;比较之下,那种贴着“BIO”标记的生态黄瓜,价格明显高得多。其他的产品也通过“BIO”一词拉开档次,例如鸡蛋、牛奶等产品,也有 “BIO”与非“BIO”之分。 这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新农村建设,不必急着在形式上效仿西方,更不必搞大干快上的“现代化”;有些传统的东西,看起来落后,过了一段时间后,会重新被推崇。我们需要把握潮流以及未来的趋势,判断什么才是真正的农业现代化,以及什么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现代化。 与欧洲相比,我国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品种非常丰富,成就了我国独特的饮食文化。倘若实施有机耕作及生态认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阶段的农村环境污染、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民收入偏低等问题,岂不是一举多得? 具体做法,可因地制宜,最好先选择某些地区作为试点。选定的地方,必须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然后,划定一个范围,在此范围里,不允许上马任何造纸厂等污染项目。为了鼓励农户使用绿肥等有机肥料,以及将牲畜与人的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政府可以提供一些技术与资金支持,比如:培训、技术指导、贷款或者补助、协助农民建沼气池等。为了使农民的出产能够及时售出,政府还可以牵头,让邻近的消费能力强的大城市结对支援,比如,在农贸市场或者大型超市建立专售点等。 使用有机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是粮食、新鲜蔬菜和家禽家畜和水产品等。经过专家评审与抽查,可以挂“生态食品”的标记,也可以打上地方特色,如“黄山毛峰茶(生态级别)”,这样,可以与普通产品拉开价格档次。从理论上来说,国产的生态级别的蔬菜和水果,如果出自环境特别好、水土特别优质的地区,完全可以比同品种的洋、蔬菜洋水果卖得更贵,这是因为,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并不一定是生态产品,而为健康花钱,显然比为运费花钱更具理性。 当农户能够通过种田、养鸡等获得生活的保障,农村就能固定住一部分人口安居乐业,此种方法如果能够得到推广,不但可以部分地缓解城市急剧膨胀的压力,还可以让新的更健康的生活理念走进人们的生活。(作者为德国汉诺威文通公司总裁)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