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国有单位应带头遵守环境政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1日 23:05 中国经济时报

  ■时报时评■张剑荆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通报了82个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并首次采取了“区域限批”的处罚措施,舆论为之一震,称之为“环评风暴”。相关信息已经由国家环保总局予以公布,有关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阐述了此次行动的初衷,表达了执行环保政策的决心。比较以往几次“环评风暴”,这次风暴来得更为猛烈。

  仔细研读环保总局的通报,感觉除了所披露的信息,比如违规项目基本上都涉及钢铁、电力、冶金等重化工行业之外,尚有一些更为内在的信息需要指出来。

  首先,从数量角度看,违规项目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违规的82个项目,涉及到22个省市,按涉及项目数量多少排列如下:河北、内蒙各有10家,山西9家,河南、安徽各6家,贵州5家,四川、江西各4家,江苏、广西、山东、陕西各3家,云南、青海、吉林、

福建、广东、宁夏各2家,海南、甘肃、上海、湖南各1家。真正属于东部发达省市的只有12家,属于中西部地区的有68家(河北、江西虽属东部,但在东部属于相对落后的,他们在政策取向上更接近于中西部),西部地区占了总数的83%。

  从被通报企业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有着更为强劲的发展冲动,同时也具有更为强劲的规避环保政策的冲动。从违规项目的区域分布还可以看出,污染企业存在着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例如,贵州省六盘水市有两个项目受到通报,该市招商局项目科负责人明白地说:“你像东部沿海那些污染企业都在往中西部走,那边待不下去了来这里了。”这反映了,中西部地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环境压力。

  第二,被通报的82个项目涉及金额1123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29个,1亿元到10亿元之间的项目35个,1亿元以下的项目只有18个。平均每个项目接近14亿元。从投资额来看,这些违规项目在当地基本上都是大项目,大企业,都被当地政府视作是支柱项目。

  第三,环保总局的通报中,已经明确指明了四大国有电力集团都有项目违规。进一步分析显示,其他所涉项目,大多数也都是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的企业。在这些被通报项目中,也有个别的民营企业的项目,但是这些民营企业都有着很强的实力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山西的振兴集团和海鑫集团、唐山滦南华瑞钢铁有限公司等。对被通报项目的不完全分析显示,违规项目有不少都得到了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例如,项目违规的贵州省金元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来访的记者,项目所在地的发改委、环保、国土、水利等政府相关部门,亲自出面帮助他们协调土地征用、地表取水、银行贷款等工作,在中央四部委的叫停令下达以后,该市有关部门仍然没有出面叫停这两家电厂。一些违规项目,在其公司介绍和宣传材料上,甚至明确地把自己描述为政府循环经济的典范。比如,被通报的山西古交发电厂在其企业介绍里写道:“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古交发电厂‘吃干榨净’的生产模式,已成为山西省打造‘煤—电—建材’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示范模式。”

  通过对违规的82个项目的分析,我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和有政府背景的企业,成为环保违规的大户。由于项目投资的巨大规模,这些企业大多都成了当地政府的“宠儿”,政府给予这些企业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更多的政策优惠。由于是国有项目和支柱项目,企业和政府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放宽环保标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项目虽然受到了环保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处罚,但却得不到执行。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推断,面对着国家环保总局严厉的处罚措施,一些违规企业未必会“束手就擒”,未必会主动、自觉地接受处罚,有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同国家环保局之间,一定会有一场博弈。不排除一些项目在一场“太极功夫”之后,重新开张。硬的规则在各种机会主义的“绕道走”之后,变软变松,最后化为一缕青烟。因此,我们郑重呼吁,我们的国有单位更应当有规则意识,环保意识,为全社会树立起负责任的典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