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赵民望:广州的发达与别人无关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9日 04:44 中华工商时报

  -赵民望

  一边对外开放,一边加高门槛,广州日前为自己戴上了一个“发达”城市的桂冠———广州市2006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6236亿元,按照现行汇率和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将超过11000美元。

  据称,此统计的意义在于“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线”,广州从此不是原来的广州,而是发达的广州了!

  “广州市人均GDP预计在2006年超过1万美元,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跨入人均GDP过万美元的城市”的新闻,应在官方的掌控中,因为去年广州市市长早已公开表示过上述“发达”的愿景。现在之所以又有新闻由头,只不过是统计局的正式预计。

  对于广州,进入发达城市行列当然是一件具有指标意义的大事件,非常值得庆贺;对于广东、全国来说,同样意味着将有不少大城市随后也要“发达”,因为这就是发展的结果,是人们所希望并为之努力的必然。

  遗憾的是,事实上已经快速发展的广州的“发达”却是计算出来的,尽管人均GDP指标是又一个被采用的“国际惯例”,但是此人均非彼人均。官方公布的人均GDP数字中,却不包括常住广州的非广州户籍人口,更不计算那些众多的农民工。换句话说,今天终于“发达”起来的广州市,是有户口的广州人的广州,与没有户口的“广州人”无关。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广州市总人口994.3万人,户籍人口702.66万人。如此说来,广州的发达只对户籍人口有效,数百万“外来人口”的贡献被广州“笑纳”,但是“功劳簿”上是没有记载的。

  此间统计专家对此也有遗憾:“经济发展的成果是全体参与经济建设的公民共同努力得到的,所以按照户籍人口计算有失偏颇。”

  笔者以为,首先,人均GDP指标不含非户籍人口不只是“有失偏颇”的认识问题,而是惯性下公正制度缺失的继续,已经“发达”起来的大都市,居然还存在严重的人口歧视;其次,如果算上该算的常住人口,广州是不是就达不到“发达”的指标了?这样的话,广州今天的“发达”就没有意义。

  还有,任何经济统计数据都是相对的,一个城市是否发达,既取决于所有市民的创造,更依赖于所有市民的包容、认同,人均GDP仅仅是一个参考系数;如果还有指数可以衡量的话,那就是居民幸福或和谐的指数,不知道广州有没有这样的指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