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东盟经济走势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 10:20 人民网

  王小敏

  一、2006年东盟国家的经济形势

  2006年是东盟经济增长较快的一年。2006年12月,亚洲发展银行估计,东盟国家全年的GDP增长速度为5.4%,略低于2005年的5.5%。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全球IT及其他高科技产品需求的增加、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从国别情况看,新加坡和菲律宾2006年的经济表现(6.6%、5.4%)好于2005年(6.4%、5%);马来西亚与上年(5.2%)持平;泰国和印尼因受国内政治或政策因素影响,其经济表现(4.2%、5.4%)逊于上年(4.5%、5.6%);越南继续保持高速增长(7.8%),但增速有所下降(2005年为8.4%)。

  2006年上半年,印尼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主要是受到2005年末开始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2005年取消燃油补贴后,印尼有管理的燃油价格累计上涨了143%,估计约有100亿美元的支出从消费者转到了地方或中央政府。此外,2005年8月~12月,印尼的利率上调了400个基点。这两项调整虽然影响了2006年上半年印尼的经济增长,但是使印尼的财政和货币基础都更加稳定。印尼出口的迅速增长部分弥补了政策调整的消极影响,2006年前8个月出口增长了17.2%,其中对中国出口增长了40%。国际市场农、矿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印尼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006年上半年,印尼的私人消费增长有所减缓,为3%;私人投资因为投资者采取观望态度下跌了1%。由于通货膨胀压力的减轻,印尼央行于2006年10月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到10.75%。

  2006年上半年,马来西亚的GDP增长了5.7%,高于上年同期的4.9%。增长主要得益于制造业产出的增加和对全球电子产品的需求复苏。2006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出口增长了5.4%,橡胶、棕榈油等商品价格的上涨使马来西亚的出口获益匪浅。由于全球IT产品需求的增加,马来西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2006年一季度强劲反弹,增长了11.4%。为了抑制通胀,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马来西亚央行将隔夜基准利率提高了80个基点至3.5%。

  2006年,菲律宾经济表现良好,上半年GDP增长了5.6%。农业生产的恢复以及出口和汇款收入的增加支撑了菲律宾的经济增长。2006年上半年,菲农业生产增长了5%,出口增长了17.5%。通过对公共部门赤字的调整,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菲律宾的财政赤字削减了约一半,从1085亿比索下降到504亿比索。同时,增值税改革使税收大幅增加。2006年前三个季度,菲的通货膨胀率从7.9%下降到6.8%,今后菲央行有可能保持货币政策不变。

  2006年,新加坡经济总体表现不错,前三个季度GDP增长高达8.6%。本地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增长以及强劲的外贸需求,是推动新加坡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长迅速的行业除了电子业外,生物制药行业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成为引领新加坡制造业升级的排头兵。新加坡的就业市场也表现喜人,2006年9月的失业率下降到2.7%,新增就业岗位主要来自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

  2006年前两个季度,泰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1%和4.9%。经济增长主要归功于出口的大幅增长,2006年上半年出口增长了11.3%。由于高油价、高利率和高通胀率的影响,国内需求的增长受到抑制。2006年初开始的政治不稳定和10月份的军事政变也影响了泰国的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信心。过渡政府成立后,泰国政治的不确定性减少,但是部分消费者和投资者仍采取观望态度。2006年,泰国的私人投资预期增长4.6%,是2002年以来最低的一年。2006年,泰国的政府预算取得平衡,财政状况良好;经常账户也由赤字转为盈余,经常账户占GDP之比由2005年的-2.1%上升为2006年的1.5%。2006年前三个季度,越南的GDP增长了7.8%,其中工业增长10%,服务业增长8%,农业增长3.3%。出口则增长了24.2%,其中服装和鞋的出口贡献最大,此外高昂的油价也使作为原油出口国的越南获益。与此同时,越南的FDI增长迅速,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11月,越南吸引FDI总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2006年9月,越南的通货膨胀率下降到6.9%,为2004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二、2007年东盟经济展望

  展望2007年,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很大,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可能减缓,因此,2006年支撑东盟经济增长的强劲出口可能会有所回落。但从东盟内部来看,一些有利因素可以部分弥补出口增长减弱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例如,石油价格已经从2006年8月的高峰回落,今后如果

国际油价保持稳中有降,将有利于东南亚地区的石油进口国弥补过去三年来因油价上涨造成的损失。再如,在货币政策方面,东盟国家从2004年中以来奉行偏紧的货币政策,鉴于目前通胀压力稳定并有下降的趋势,东盟国家的央行可以继续保持利率稳定并有利率下降的空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刺激国内需求。综合来看,亚洲发展银行预测,2007年东盟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5.3%,略低于2006年的5.4%。其中,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2007年的GDP增长率,将分别为6%、5%、5.3%、4.6%、4%、8%。

  2007年,东盟经济可能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1)美国经济硬着陆。如果美国经济大幅下滑,东盟的出口会受到严重冲击。(2)全球宏观经济不平衡加剧,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继续攀升。因此带来的不断增加的美国外债迟早会令外国投资者丧失信心,最终可能会导致美元大幅下跌,引发无序调整。(3)油价高位震荡。如果油价继续攀高,会影响东南亚地区石油进口国的收入并加大通胀压力。(4)其他非经济因素,如禽流感、恐怖主义等。

  三、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东盟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与中国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中国是东盟国家重要的出口市场,东盟国家是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来源地之一,中国和东盟处在同一国际产业链中。2006年,东盟是中国的第四大进口来源地,2006年1月~10月,中国从东盟的进口累计金额为726.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2%。同时,东盟还是中国的第五大出口目的地,2006年1月~10月,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累计金额为5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8%。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中国对东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我国的前三位贸易伙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我国与它们的贸易占到总贸易额的40%以上。因此,东盟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东盟的经济局势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我国目前的工业化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是否能够顺利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仍然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的关键。在这个期间,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还是进口

能源和中间产品,同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使用密集劳动进行装配的制成品。这样,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贸易的模式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同时,产业转移和规避国际贸易壁垒的需要又使得东盟国家成为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我国与东盟成为经济上相互补充、政治上相互支持的战略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成果还有待观察,但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增强

竞争力,提高规模经济,并防范危机的动态收益已开始逐步显现。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入进行,我国与东盟经济的相互融合及互动将进一步加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