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2007年 我还要交更多的钱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23:05 中国经济时报
■时报时评■孙东辉 新年伊始,人们在筹划新一年的挣钱方案时,不免要想一想,去年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 每个人的花销并不相同,但在城市居民的“开支”目录中,每个人都有相同的两项,这就是纳税和公用事业收费,尽管这两项费用会因人因地而异,所占的支出比例也不会很大,却惹人关注。 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国车船税暂行条例于1月1日起实施,但北京市相关部门制定的具体办法尚未出台,北京市也因此暂缓征收。广大车友这几天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我还要多交钱吗?与此疑问相对应的是,入冬以来各地天然气纷纷涨价引来一片质疑。 据国家税务总局元旦快报,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37636亿元(不含关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比上年增收6770亿元,增长21.9%。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在新年献辞中表示:“这大大增强了国家财政实力,增加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 然而,一路高歌猛进的数字引起了专家对我国税收是否偏重的担忧。我国的税率设定中,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45%,企业所得税的税率33%,增值税的税率17%,这些税种的税负在国际上也属于“偏上”水平。 另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现实是,近年来,我国的GDP以10%左右的速度高增长,而税收收入却在以20%左右的速度更快地增长。 如今在中国,个人所得税已是位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之后的第四大税种。2005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已占我国财政收入的6.6%,很多迹象预示,这一比重还将继续呈上升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口径的问题成近期关注的热点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个跟是否多交钱有关的热点事件就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据报道,该方案已获得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的原则通过。这套方案的最大变化在于,把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炭和土地等产品的定价中。 无疑,如果该方案通过,意味着相关产品即将迎来新一轮大提价。回顾2006年公用事业部门中最受关注的油、电、气、水的提价问题,虽然每次提价建议出现时都会伴随着大量的争议甚至非议,但最终提价方案都能通过。 交税与交费,牵动着国民的神经。如何确保这种政府与市场等多方博弈背后的公众最大利益,值得人们深思。 渐进式个税改革实践着回归税负公平性的步伐,从公平税负、更好地调节收入分配的需要出发,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乃至发展到完全的综合个人所得税税制是我国个税改革的路径。但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申报制,在税制还没有达到严密无缝的地步之时,政策的执行效果令人担忧。 而不图税收减免只求税负公平,成了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及个体纳税户的心愿。一些企业反映,由于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滥用自己手中的权力,随意给某些企业“优惠政策”,乱开“减免税”口子,结果造成企业间税负的不公。 另外,我国存在着迅猛增长和规模宏大的财政预算外资金,即各种收费、罚款、基金等政府非税收收入,而这些“预算外”的种种费用在统计口径中被排除在税负之外。而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把不透明和不规范的预算外收费改革为公开、规范的税收收入。 同样,公用事业提价也应规范化。在提价之前,要弄清楚以下问题:仅靠提价就能推进市场化、提高服务质量、减少亏损吗?提价之后如何保障公用事业的社会福利功能?如何做到公用事业提价的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毕竟公用事业提价必然带来社会利益再分配,要谨防调价导致的社会不公。 公众有理由质疑公用事业的提价中的“猫腻”:获得垄断权的利益集团有可能巧妙地将提价转成一场政治程序,从而影响政府决策。在管制部门本身缺乏外部监管及制衡的情况下,弱势群体的意见如何得到表达和采纳? 交税与交费,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人们不禁会问,2007年,我还会多交钱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