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陈德沛:邮政储蓄银行会重蹈农村信用社之覆辙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09:16 新浪财经
陈德沛 经中国国务院同意,中国银监会于二OO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并核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三十一日电) 邮政储蓄银行正式被批准成立,在中国金融史上无疑是具有历史性的创举,其意义有:有利于银监会依法将邮政储蓄纳入银行业监管范畴,防范和化解邮政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邮储资金支农力度,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满足度,等等。 笔者以为,以上只不过是一些明性意义,其中的“隐性”意义才是关键所在:一是通过让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给农村信用社以竞争的压力,以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二是满足邮政储蓄资金自主运用的需要,即解决邮政储蓄庞大的资金出路问题——全国邮政储蓄网点已超过36000个,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8.99%,已成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第五吸储大户。 无论是明性还是隐性的意义,邮政储蓄银行或多或少是一种带有政策色彩的制度安排,而这种“政策性”,必然有悖于其市场化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宗旨,这难免令人担心新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会不会重蹈当年农村信用社之覆辙——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勾,走上了“独立经营”之路。在“服务三农”的政策导向下,农村信用社一直游走于市场和政策之间,即一方面为了生存必须寻求非农业的资产经营项目,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发放高风险低收益的农业贷款。其最终结果是,农村信用社既没有很好地服务于“三农”,经营状况更不见好转。有鉴于此,最近有关部门不得不出台有关政策,不惜让农村信用社“花钱买机制”。 邮政储蓄银行从1992年的议案提交到现在正式批准成立,虽然走过了十多年的筹备过程,但一些政策导向仍有所欠缺:如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同样地服务于“三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各自的定位如何、怎样才能竞争?另外,一些邮政储蓄机构违规经营严重,内控薄弱,资金案件不断发生,在基层网点没有得到有效治理之前,“自上如下”的贯彻方式势必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以邮政储蓄的现有人员构成、知识结构以及运作方式来看,邮政储蓄部门根本不具备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一旦开展银行经营业务,必将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邮政储蓄银行资金充裕,但其业务对象仅限于农民,农村金融市场消化得了吗?虽说农村金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缺口巨大,但这种需求必须以渐进渗透的方式进行,否则,大门打开过快,需与求的不平衡可能会孕育着极大的风险。 最后一点值得商榷的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步伐似乎有迈得太快之嫌——12月22日银监会刚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门槛进行大幅度调低,这个消息早已令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之门渐开渐大,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快速渗入之同时,早已对农村金融市场这块蛋糕虎视眈眈;现在再加上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及其服务于“三农”的政策导向,农村金融市场在资金面上势必形成明显的“卖方市场”,在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监控机制尚未成熟,或有关部门并未足够重视的时候,会不会造成混乱的局面呢? 无可置疑地,邮政储蓄银行必须成立,农村金融市场必须打开,才能繁荣农村金融市场,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但笔者还是以一位农村金融从业者的角度认为:欲速则不达,过犹则不及,步伐必须放缓,相关政策必须跟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