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7:资产升值与通胀交织的一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6日 08:14  新浪财经

2007:资产升值与通胀交织的一年
新浪专栏作者仲大军。(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1952年生,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北京新华通讯社,1993年被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聘为特邀研究员,1995年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时报》任编委,高级记者,数家研究机构特约研究员,2000年创办民营研究机构--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12月25日-12月31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仲大军。----编者按

2007:资产升值与通胀交织的一年  12月26日 星期二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仲大军

  一、中国正在出现经济总量和资产价值双增长的局面

  我国经济进入这几年之后,出现了一个经济总量和资产(主要是房地产)价值双增长的局面,一方面是经济高增长(2006年GDP增长可能达10.5%),一方面是资产价值在不断升值,由此引起的经济特点是:国民收入不断提高,资产价值也在不断增加。这使我国的国民财富在国际间比较起来在不断膨胀。

  但房地产类资产价值升值,对国内不同社会群体来说结果是大不一样的。对于那些高收入者来说,资产升值使他们的家庭财富量不断增加,他们甚至有能力买第三套第四套住房,去出租,去买卖。而对于那些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增加远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他们只有背上沉重的购房负担,甚至永远落入无房者和租房者的行列。所以,资产升值的一个明显社会后果是: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目前,我国商品房一类资产升值的脚步仍然没有停止。据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结果:2006年1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2%,其中北京、福州、深圳等城市涨幅在10%以上,特别是北京,自2005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开始公布以来,其房价已经连续上涨了16个月!

  为什么资产类商品的价格一直在抑制不住地上涨?其中有着深刻的宏观经济原因。

  二、资产升值其实是通货膨胀的一种表现

  如此遏制不住的房价上涨,其实质是通货膨胀的另一种表现。这些年里,管理层一直对通胀十分警惕,但消费物价始终没有大的上涨,2005年和2006年通胀率都控制在2%以下。原因就是导致通胀的那些富余资金都涌到住房销售市场上去了。由于国家统计局不将房价统计在内,所以我国的通胀指数一直比较低,但对老百姓来说,生活压力却在加大,统计数字与城镇居民的实际感受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统计部门才有了重新调整通货膨胀统计的想法。

  我国目前通胀的压力有多大?最近人民银行的一项调查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根据在全国50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六成居民认为当前物价偏高,有50.8%的居民预测物价上升,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48.2%,刷新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高,并且,城镇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度连续3个季度下滑。第四季度,认为物价“令人满意”的占比仅为10.8%,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这一切表明,城镇居民已经切身感受到通胀在加大的压力。因此,我们开始担心:继连续几年的资产类价格上涨之后,普通消费类物价在2007年是否会紧跟上来?这将是新的一年的重要事情。从整个通货膨胀史来看,资产类价格上涨后,普通消费品价格往往会跟上。

  目前我国的形势是,房价连续涨了好几年了,股市今年开始大涨,明年股市房市消停下去后,食品等普通消费品可能也要跟着涨。总之,这几年里物价不会平稳。前几年我国的能源和生产资料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但到2006年上半年,国际市场上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已经掉头向下,而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却仍然直线上涨。看一下下面的三个图表便可以知道,玉米在2005年至2006年一年的时间里价格上涨了60%,大米近些年里一直稳步上涨,2004年涨势加剧,而美国的小麦价格从2005年初的每单位130美元今天已涨到230美元。

  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我国的粮价近来也出现一波上涨,为此中央政府调拨出300万吨储备粮来缓冲市场,但由粮食引起的猪肉类产品的价格已经开始上涨。2006年以来,北京市场上猪肉的价格估计已有20-30%的升幅。所以,从2006年年末看,基本消费品物价上涨的势头已经全面抬头。

  对此,我在上一篇关于股市的文章里已经说过,中国政府宁可放开股市房市等投机市场,让社会上的剩余资金到这些领域炒做,也不可放开普通物价,让生活品价格大涨。因为一旦涉及老百姓日常用品,通货膨胀造成的影响就大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钱的人想方设法通过房产、股市、艺术品等市场来让手头的钱保值升值,没钱的人就等着物价上涨了。当然,从政府角度讲,对于这一波资产上涨和未来的通货膨胀,我们还要认清其根源,只有找到正确的发展经济的方法,才能找出对付通胀的办法。

  三、资产升值和通货膨胀的外部性

  我国这一波通货膨胀具有较大的外部性。由于我国人民币的汇率低于它的真实价值,我国的货物和资产都显得相对廉价。这些年里,外部世界不仅从我国大量进口可移动的贸易品,还通过直接投资等方式大量“进口”中国的土地和房地产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房地产商品的价格上涨。

  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由于国际游资看中了人民币升值的前景,大量涌入我国,光是2005和2006年两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就增加了5000多亿美元,使我国的基础货币大量投放,货币供给连年高速增长这些年里。从1998年到到2006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是-0.6%、-1.3%、0.8%、0.7%、-1%、0.9%、3.3%、2%和1.5%,八年的时间里我国通货膨胀率平均只有0.7%!这使我国出现了连续几年的“通货紧缩”。但是这些年里,我国的货币增长量平均在17%左右,货币增长率远远大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增长率之和。

  为什么货币大量增加,通胀率却不高呢?关键是多余的钱都跑到资产类商品搞“升值”去了。另外,国家统计局的通胀指数统计范围有问题,不将房价等其他价格指数算在里面,通胀率当然反映不出物价上涨的真实情况。这就出现了这些年里,房价涨,生活用品不涨的状况。是资产升值掩盖了我国传统意义的通货膨胀。由于有了房市、股市、艺术品等这几大投机市场以及医疗和教育这些垄断部门产品,这些市场的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吸纳了我国社会上的富余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普通消费品的价格上涨。

  房地产资产类升值还与外国的直接投资有关,我国每年有五六百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这些外部资金进来后,不仅要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还要购买土地、厂房、写字楼、住宅等。因此,大量的外商投资,必然带来大量的对国内房地产商品的需求。实际上国外的直接投资主要是对中国不动产商品的一种购买,我们可以把国外的直接投资看作是国外对中国土地和房产的一种进口行为,进入中国的投资除了用在机器设备、生产资料方面,再就是土地、厂房、住宅等不可移动的资产类商品上面。实际上这是中国房地产商品的对外出口,这种“出口”在相当程度上拉动了商品房价格的上涨。

  另外,中国通胀也与美国这些年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格林斯潘在位期间,实行“放水”政策,大量发行钞票,这些虚弱的美钞很多流进了中国。今后几年,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中国物价必然显示出它的真实价格。因此,价格上涨也是必然的。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 信箱:zdjun@263.net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