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两法合并迈步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02:56 第一财经日报

  久拖不决的“两法合并”终于进入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昨日首次审议了旨在统一不同类型企业税收标准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对于已经进入WTO后过渡期的中国而言,对于正在致力于深化体制改革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国经济而言,“两法合并”从广泛讨论到实质性立法推动,无疑具有标志意味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率上“内外有别”:内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而外资企业在特区税率是15%,在沿海14个开放城市是24%,另外外企在税前扣除标准和一些特殊行业上还享有不少优惠。根据企业性质在税收上实行“一国两制”,这种做法在全球范围内罕见。从实际效果看,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处于经济落后、资本匮乏、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特定历史阶段,这种特殊政策对中国吸引外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就业、完善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还是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并直接推动了税收、外贸、外储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全球化带来的市场环境剧变,如何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摆在政府、企业和理论界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营造一个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税负公平则是公平竞争的一大基本原则。外资在企业所得税率方面继续享受优惠政策既不符合“国民待遇”的原则,也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内资企业的市场

竞争力——或者妨碍了内资企业更新设备、提升产业结构和吸引人才;或者内资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不惜以巨大代价出让股权谋得“合资”身份,引致国有资产利益受损;或者鼓励内资企业先外流再以“外资”身份回流,有专家认为,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账面统计数字中有1/5左右实际上是这种回流的“假外资”。与此同时,外资企业挟资金、技术、税收优势,在一大批行业内攻城略地,严重削弱了内资企业的竞争实力。因此,尽快建立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统一、规范、透明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从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角度讲,已是迫在眉睫。

  实施“两法合并”的另外一个迫切需求来自于

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并连续15年吸收外资居发展中国家之首,2006年全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将达到3.9万亿元,资本匮乏已经转变成资本相对充裕,经济增长也已从单纯追求速度到追求“又好又快”。因此,我国的引资政策应该把重心从重视数量转到重视质量,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也应该从税收政策优惠转变为稳定的制度、良好的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和高质量的人才。通过税负政策的合理调整来引导提升资本流入的质量和水平,这对于我国当前正着力推进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推进“两法合并”也是中国税收体制改革不可绕过的一个环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利改税”和“分税制”两轮税制改革后,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第三轮税制改革是我国税制建设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分步实施包括统一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完善消费税等八方面的税制改革。“两法合并”久拖不决,不仅使内外资企业的税收不公平现状得不到扭转,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到包括增值税改革在内的其他税制改革环节。因此,从税收体制改革的角度看,“两法合并”也已如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所言“势在必行”。

  当然,具备了改革的条件还需要成熟的操作方案。税收的目的是保障经济等活动的存在与发展,从具体的作用看能够引导投资和消费。这次审议的草案建立了“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新税收优惠体系,采用四种方式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整合,实行鼓励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以及发展高新技术等以产业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升外资使用水平,使得外资真正能够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需求服务。此外,过渡期为5年的分步实施的原则也保证了不会对原有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大的冲击。

  “两法合并”有了实质性进展,这是中国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一次重要努力。不过,内外资企业在所得税率上的统一,还只是政府应当面对的众多棘手命题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诸如去除不少国企拥有的一些不当的政策优势,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在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上给予其平等地位,以及加大行政体制改革力度,减少不合适的行政干预等,都是政府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必须解决的难题。站在今天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当看到,中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