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提高收入增强对物价的承受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13:50 南方日报

  杨永华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度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认为第四季度的物价“令人满意”的占比仅为10.8%,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城镇居民对物价波动的敏感是理所当然的。物价波动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利益,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价下跌表示居民的福利增加,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化,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已经发生了并且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化。在住房、教育和医疗制度等方面改革中,政府调整了提供公共品的数量和结构,由居民自己掏腰包购买的消费品有所增多,因而中低收入者自然会格外关心影响自己生活水平的若干因素。

  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编制的物价指数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有时候消费品物价指数反映的物价波动与我们的感觉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消费品物价编制涉及到的消费品结构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消费品结构不一定吻合。比如,消费品物价指数编制中涉及到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这些消费品的价格每个月都会有所变动,但是,作为一个居民家庭,不会每个月都买一套衣服、买一套家具。这样,你买家具的时候,可能价格上涨较快,而其他若干种消费品的价格上涨较慢,于是你对物价的感觉与国家公布的物价上涨指数就不一样。

  也许每个居民对物价变动的期望是物价上涨指数为零,甚至是负数。这个愿望当然好,特别是当工资几乎冻结的时候,人们特别希望消费品物价零上涨。我们曾经朝这个方向努力过。但经济学家们对物价零上涨是否现实的问题是有争论的。事实上物价零上涨是不现实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有一条曲线叫做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交替关系。虽然经济学家对菲利普斯曲线有争议,但是,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某种交换关系,得到许多事实的支持。早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

中国经济学界对如何处理通胀与失业的关系问题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先治理通胀,实现物价的零上涨;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要重视失业问题,失业比物价上涨更可怕。失业者没有收入,即使物价不波动,也买不起必要的消费品。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一些经济学家敏锐地指出失业问题的严重性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并不在于物价有没有波动,而在于收入水平能否及时提高。如果不提高收入,物价的轻微波动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如果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资收入,最好快于物价的上涨幅度,人们对物价上涨就不会十分敏感。我从来主张要较大幅度地提高工资水平。如果只看货币工资,确实近年来我们的工资水平上升是较快的,但如果我们以快速提高着的生活费用,即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价值来衡量,工资并没有上涨多少。在市场经济下,劳动力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物价波动和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上升。所以,工资水平要与劳动力价值同步提高,才能保证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一种观点认为,鉴于中国收入分配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所以要降低所谓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我认为中国收入方面的根本问题是收入水平普遍过低,要大幅度提高工资水平。只要工资提高了,人们就不会对物价的轻微波动那么在乎,就能够承受轻微的物价波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