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萧剑:个体户难保经济会出大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2日 07:43 每日经济新闻

  萧剑

  中国个体工商户从1978年起步,到1999年左右到达高峰,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而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

  对这个现象有两种基本解释,一是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的解释,他认为个体工商户的衰落很大程度上缘于创业环境不理想:登记审批制度繁琐;融资难成为“瓶颈”;1/3的税,2/3的费,创业“油水”几被榨干;城市现代化与创业之争,片面的城市建设让创业者无处创业。

  最近冒出另一种并不新鲜的解释。经济学博士胡添翼在其个体户减少的另类解读》一文中认为,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缺经济到后来的市场竞争,微利时代的到来最终促成个体经营户的减少;早期的个体经营户完成资本积累之后,向私营企业转型。理由是国家工商局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为430万户,从业人员4681万人,比1999年分别增加282万户和2781万人。

  但这样的“另类解读”明显不符合事实。个体户和私营经济并不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关系。乡村经济的迅速衰败使贫困农民像潮水般涌入城市,他们除了打工外就是通过个体经济维持一种简单的生存型创业;个体工商户中固然有一部分幸运者可以顺利向私营中小企业转型,但绝大部分仍必须在个体经济的道路上艰难谋生。因此,在中国迅猛到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应然状态是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都不断递增。另一方面,有一些行业天生就应是个体工商户的天堂,比如人力三轮车、摩的、

出租车等。但在一些行业中,权力垄断利益超越了民生困境,出租车个体工商户被“消灭”;另一些地方,官员的面子和专横武断的思维把人力三轮车、摩的、流动摊贩统统赶出了城市。

  改革开放初期,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街头小商贩的崛起,那时全国各地都大张旗鼓地鼓励小商贩。但是1998年后,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城管”,清理整顿各种街头摊贩。而其效应,1999年开始显现。这才是个体工商户迅速减少的根源!

  只顾城市面子而不顾民生的大量政策出台,往往使个体工商户遭遇全行业的灭顶之灾。比如从2007年1月起,广州市全面禁止

摩托车上路,50万辆摩托车从广州消失,将直接导致十万靠摩托车拉客谋生的人失业,此外还有大量摩托车修理人员、摩托车配件供应从业人员的失业。按广州人口一千万左右计,假定其中一半左右是适龄劳动人口,十万人的失业意味着一声令下实际失业率陡增2%。

  因此,个体户的衰落并不像胡添翼博士所说的“与

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与内在要求一脉相承,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和技术变迁绩效”。相反,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正在背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草根创业”精神。

  今日中国,正处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关键路口,大量社会矛盾向城市转移、在城市显现。唯有高举“民生第一”的旗帜,鼓励和开放个体经济,才能求得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才能求得城市的安定与和谐。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