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肖擎:摸家底的资产清查并非只有经济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6:45 新浪财经

  肖擎

  今年6月份,关于我国将彻底清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新闻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时隔半年,近日财政部终于作出决定准备组织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本次资产清查以2006年12月31日为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的范围为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本次资产清查于2006年12月-2007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12月20日《中国新闻网》)

  报道称,为保证此次清查工作顺利开展,财政部专门出台了一个通知,用以强调资产清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这些意义包括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重大。可是通读与之配套出台的《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笔者认为,这些旨意宏远的语词表达并不符合资产清查的本质目的,甚至有偏颇之弊。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维持各单位生存的资本,同时更是公共事业得以运转的有力支撑。从本质上讲,通过多种途径积累的国有资产,几乎取之用民,也必须用之于民,可以说,资产清查承载了一份人民的希望,清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社会主义”、“公共”这些表达意义的词语的背后所包含的是人民这个神圣的主体,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需以更为根本的公共意义而非经济意义表现出来。

  摸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家底,不是会计学和

审计学领域的一个专业事件,它负担着透明行政事务、重振公共信心、规范政府行为、减少权力扩张等职能,甚至这些职能更为重要,清查只是第一步。我们对资产清理应抱一种生态社会学眼光。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有具体的解决办法。资金清理的积极影响不只是资产透明度得到提高,同样还包括监管机制的完善以及国有资产使用途径的合法化、规范化,最终成为公共事业发展的放心来源。

  

财政部说,待全国资产清查工作结束后,要进行总结、表彰。总结尚可,表彰则无必要。行政事业单位并非企业,国有资金有效管理,规范使用,是职责所在,奖励表彰是不太适合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