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住房公款消费搅乱楼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 15:36 北京晚报

  姚丽颖

  很多现实表明,公款消费的领域,价格和价值常常背离。不仅体现在公款吃喝、公款接待、公车维护上,在房地产消费方面,如公款盖房、公款买房、公款用地等行为,直接导致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以及房价飙升。

  房价高涨,为此多个部门施展手段进行调控,然而收效平平。分析这些手段、重拳,主要还是针对市场,尤其是二手房市场。而在北京,非市场的公款消费房产行为其实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如果不对这部分进行控制,城市可用土地只会加速减少,房价也将进一步推高。

  不说别的,单是北京的驻京办事处拥有的房产就非常可观。据报载,目前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计划单列市和经济特区人民政府设置的驻京办事处和各地区、地级市及以下的政府驻京办事处等经批准设立的驻京机构有600多家,常驻工作人员近万人,固定资产超过100亿元。此外,还有未经批准的企业和地方政府,甚至地方政府某个部门设立的办事处、联络处达3000多家。这当中,至少几十个驻京办在四环以内拥有自己的大厦,一些地区驻京办的一二把手还会在北京买房安家。

  这些驻京办,固然不是以固定资产投资为目的,而主要出于联络工作的需要,但因为大量占据核心要地,致使市区用地越发紧张,同时由于是公款消费,容易偏离市场规则。主要体现在,开发建设成本高、脱离实际需求,致使空间结构不适用、不合理,建成后往往部分转做经营,即使空置不挣钱,地方财政也要养着。此类物业的租价、卖价,已经不能反映真正的市场需求。

  此外,假设每个驻京办有两位领导在京购房,3600多家就是7200套房。量不是很大,但如果都从“就近上班”考虑购买四环以内的房子,无疑对存量不多的房产形成“抢购”,支撑

房价高位运行。因为以工作为由购买自住房产,多半不会掏自己的腰包。

  与其他非市场消费方式相比,驻京办还是比较“市场”的。笔者在担任房地产周刊记者期间,得知城区不少项目在开发初期便被一些机关、大型国企团购,有的大

户型项目总价高卖不动,还四处托人以高回扣吸引机关企业团购。团购之后便是以大大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个人。东部CBD一个项目被某机关购买后仅以每平方米4000多元卖给职工。除了团购,还有集资建房、合作建房等多种方式的非市场运作。

  不止北京,在重庆、郑州、济南等地出现的“机关豪华

经济适用房”,也都是住房公款消费的典型。汪光焘在年初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时指出,按新建住宅竣工面积计算,城镇住宅市场化率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的67%。也就是说,到2005年,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房屋不经市场流通。

  大量住房公款消费,不仅对各类调控手段“天然免疫”,而且危害极大。如果是自行建房,常常抢占市区的优势地段,加剧土地紧缺,推高地价和房价。对于团购住宅,和其他公款消费一样,多是高成本后的大量腐败,同样推高房价。而公款消费的受益者们,不仅可以低价购房脱离高房价之苦,而且房价越高,他们的收益随着差价的增加而增大,从而成为普通大众的利益对立者。住房公款消费,其实质和洗钱无二,只不过洗的是纳税人的钱。

  不久前,建设部发布《关于各地区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情况的通报》,严禁“党政机关利用职权或其影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搞集资合作建房,超标准为本单位职工牟取住房利益”。只有杜绝住房公款消费,所有人都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房地产调控才会真正有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