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美经贸关系走向战略性务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02:38 第一财经日报

  为期一天半的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近日在北京顺利结束。中美双方达成的诸多共识,以及由此开启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表明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之间,正以全新姿态,探讨形成一种更具现实基础和坦诚务实的战略性经贸关系。

  不足两天的对话不可能解决太多实际问题,但从两国元首特别代表的表态来看,中美双方对此次对话的效果均比较满意。

  无论对中国还是对美国而言,中美关系都是复杂而重要的。因为种种原因造成的中美分歧,不时影响两国深化各方面的合作关系。表现在经贸领域,尤其突出的是中美贸易平衡、中国市场开放,以及能源和环保等敏感问题的协商。美国财长保尔森此次来北京前,曾专门撰文分析认为,只有妥善解决上述问题,中美经贸关系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随后的对话表明,保尔森的“事先定调”,更像是为了向美国各界有所交代。在一天半时间里,中美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这一对话主题,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专题、11个分议题进行了讨论。以至于保尔森事后说:“美方从中方的介绍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这种说法也许有客气的成分,但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特别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全面崛起,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已经成为华盛顿经济高官们的一项重要职责。而在此之前,如此近距离、集中地接触和认识中国的机会,其实并不太多。因此我们认为,此次对话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美方政经界主流开始以更平和的姿态,更全面地评估中国现实和未来发展。

  了解中美关系历史者,不难体会其中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但反过来,中国只是美国诸多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在很长时间里则无足轻重。但从中国加入WTO这5年来,中美经贸关系所发生的诸多实质性转变,日益引起美国各界的重视和思考,主流声音也渐趋一致。

  美国愿意进行战略性关系调整,其实是美国政经界主流正视中国的日趋强大,从而更愿意与一个自信和实力与日俱增的东方大国打好交道。我们当然不能由此乐观地相信,遏制中国的政策主张,已经在美国烟消云散。不过,基于现实利益加强与中国的务实合作,尽可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果实,并避免中国的强大抵消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显然已成为美国政经界的主流共识。

  当然,体现在首次战略经济对话上,外界也不难发现,中美就许多具体问题的探讨不过刚开了个头。对美方而言,他们可以借用“和谐社会”等中国当前最热门词汇进行交流,拉近与中方的对话距离,但他们最关心的,仍然是如何在贸易平衡、市场开放及鼓励投资、环境保护、能源效率等方面,争取中方更多让步和支持,从而让中国经济增长更多惠及美国。比如一个实际的举动,是中美两国同意让纳斯达克市场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在华设立办事处。

  对中方来说,这些都不是双边经贸关系的新问题,也不是不可以谈,关键是如何让美方认识现实,并最大化维护中国利益。比如争论多年的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看似是中国进口增长远低于出口增长所致,实则为中美互补性经济结构的必然结果。

  美方虽急于平衡对华贸易逆差,但在美国制造业大量向海外转移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从中国进口商品,恐怕是大势所趋。唯一可能减少对华贸易逆差的办法,倒是美国放宽高新技术和产品的对华出口限制。而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显然还需要调整防范中国的遏制思维。

  至于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则更不需要中美双方过多讨论。从最敏感的金融业,到与多数公众有关的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中国的开放步伐有目共睹。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无论是为了经济安全,还是从市场公平考虑,中国今后都需要一视同仁地对内对外开放贸易和投资领域。而其中的机会并不专属美国,而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最优配置。

  如何提高能源安全和改善环境,倒是中美目前都高度关注的大问题。不过作为世界头号能源消费大国,美国至今拒不加入京都议定书。而当前的全球产业分工中,中国事实上承担着许多超越自身需要的能源和环境负担。当前,中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改善环境保护。

  由此我们认为,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只要能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互信,并就一些具体问题达成共识,就已经是成功。双方仍有很多分歧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今后的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只要双方抱着务实姿态,不断进行对话,必将对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和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