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周明华:向大户住宅征收保有税难治房市虚火之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 17:34 新浪财经

  周明华

  16日,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痛斥了当前住宅建设中的“贪大求阔”现象,并表示目前建设部、税务总局等正在研究对大户住宅保有环节征税,提高其购买使用成本,从而鼓励中小套型。刘志峰称,“保有税”就像买车一样,虽然买的时候掏了十万二十万块钱,但要用车,各种费用包括养路费等也不便宜。(12月17日《新京报》)

  自今年5月份出台的“国六条”和九部门“十五条”以及之后的一系列宏观调控“组合拳”挥向房市后,不管是台前桌后还是高堂巷弄,房市监管者与房地产商及众多无檐避雨人,一直裹挟在一股喧嚣纷扰、争执难下的硝烟气氛中——就这样,自春夏至秋冬,岁月摇曳,众议还将“哓哓”到新春。此时,一个冷颤不经意袭上胸口。

  让房市回归它应有和公平的方桌上去蹲好,果真这般“

百慕大”吗?我看未必。不管是正俯身掘金的地产商叫嚣的背影如何倔强,也不管房市调控“组合拳”的“硬紧度”,如何被“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仍涨5.4%和北京
房价
连续上涨15个月”的结局所瓦解,笔者依然坚信,办法不是没有,而是俯拾即是。遏制灵魂出窍的虚高房价或许仅需先“出拳”两招。

  其一,彻底理顺房地产地方利益的行政程序和法律关系。房市泡沫化的这种日趋显现趋势,对创新型国家经济建设和安全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根源是地方政府龚断地产的强烈欲望所致,甚至少数地方官员卖地都快“卖丢”了经济理性。据一份报告称,2004年地方政府卖地给房地产商的收入超万亿。管理者进入了利益蛋糕的“切割游戏”,甚至成为“主刀人”——收取高额出让金,因为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便似乎注定他们不可能从根本上为房地产的价格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透明化、公平化的政策。

  要斩断这条利益链,理顺国家资本的产业平衡,就需先期将房地产的产值从GDP中全额剔除,以此斩断地方政府寄附在房地产上的政绩驱动力。比如,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100%上缴国库,50%再返还当地政府,且须用于公共民生设施建设,用法律确保建设者必须以微利为前提,50%由中央统筹或委托地方建经适房,并公开成本明细,从而消解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

  第二招是重拳挥向炒房和囤房者。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至9月底,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1亿平方米,据估算这个囤积面积可解决近200万户50平方米面积的无房户之住房问题。在韩国,他们对多套住宅拥有者进行税务严查,对1户2住宅以上者出售住宅时,再追加15%的弹性税率。故1户多房者在投机住宅时,受到高达75%的转让所得课税。

  炒房久治不绝之根源就是未对其进行釜底抽薪。比如我国对所有新购住房均实行实名制,考虑家庭人口拥有比例,对购第二套以上住房者,在出售时征收增值部分的75%所得税;对以房养房多套住房用于出租的加征75%所得税。如此,炒房、囤房和出租者无利可图,迫其“吐房”。而非什么向大

户型征住房保有税,因为这不但会曲线刺激房市继续上扬,还会加重百姓民生负担,难治“房市虚火”之本。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