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中国创造:照亮全球价值链再分配“新长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5日 2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张勇

  2006年初冬,北京,一间现代西方装饰风格浓厚的会议室中,这群人中没有谁在谈艺术,尽管他们的绝大多数都毕业于艺术院系,从事的也是普通人眼中的艺术工作。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如火如荼。“中国创造”是温暖这间屋子的熊熊篝火,工业设计便是点燃这堆篝火的火炬。

  “工业设计不只是艺术,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背后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特征和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人的精神状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严扬坦言。

  工业设计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折点上,正在发挥重要的推动力量。

  连续多年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名列榜首的芬兰,有全球最好的福利体系和最高的自杀率。在一本名为《创意新贵》的书中,芬兰人说:创意工作是如此容易让人废寝忘食,乃至无法建立人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国家对教育和研发的高投入之下,芬兰拥有发达的设计和创新资源。诺基亚便尽享此中红利,成为世界巨头。

  在美国,设计思想与商业运营的结合无疑最为紧密。来自各个领域的最新成果都会以最快速度应用于创新设计,而创新的思维方式也被应用于商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在美国,“设计”拥有最为广阔的用武之地,美国设计师常说的一句话是:Business is about innovation(商业就是创新)。无论耐克还是apple,成功核心无不归于天马行空而又简易实用的产品设计和品牌理念。

  而如日本、韩国这样的后发国家,索尼、三星之所以能成为这个国家的商业领袖,在世界伟大公司中占据一席之地,全球化而又不失民族特色的创新设计功不可没。

  在国际设计大赛的名单中,十年前我们看到最多的亚洲名字是索尼,五年前三星则是常客,现在亚洲企业的代表正在变成明基,应该可以想象,下一个优胜者,可以坚信是在中国大陆产生,联想、TCL还是某个大写之“X”?答案无穷尽。

  创造国际品牌是中国公司的梦想,在通往中国创造的路途上,中国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坐标。中国创造是中国品牌的创造,更是国际化的创造。

  在中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由纸面落向实处的当下,政府、行会、企业、学界借21世纪经济年会机会,共同探讨中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之路,并期盼这一新兴产业真正成为“中国创造”腾飞的强劲助推力。

  设计离不开创新灵魂

  人们第一眼只能看到产品的设计,而出众设计背后,要有一个体系支撑,也必然有一个灵魂:一个国家热爱创新的灵魂,和浸入血液中的追求卓越的基因。

  洁白的ipod,令全球各种肤色、年龄、阶层的人们爱不释手,乃至一则外电声称,美国已经将ipod列为对某些国家出口产品的禁运名单中,以此来让该国政府高层做出缺乏创意的决策。

  ipod只是apple公司的一款产品系列,而能够生产出这类产品绝不是偶然。如果没有apple公司的严密创新体系和创新文化氛围,没有美国创意与商业结合完美的创新产业,没有斯蒂夫乔布斯这类将“创新才是一切”作为公司乃至人生哲学的领袖,谁知道ipod什么时候才出现?

  在这次论坛上,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黄武秀指出,21世纪是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世纪,中国作为大国正在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世纪和新形势给工业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今年三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努力发展专业化设计,工业设计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的所认知。

  前摩托罗拉亚太区设计总监邱丰顺先生曾经在多家全球企业设计研发部门供职,也曾见证了台湾工业设计的起飞过程,他同样表示了对中国设计的信心,“我觉得中国的设计部分毋庸置疑会走向设计创新这条路,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工业设计可以使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紧密结合,可以使企业的营销行为更有调整、层次感,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工业设计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立品牌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教授则希望,工业设计在推动“中国创造”的时候不要搞成昙花一现,不能在一时炒作或者渲染中迷失了方向,要把更多的工夫放到追踪中国创意产业的过程。

  “发展工业设计并不仅仅是设计业和制造业的事,也是销售商、投资商、传媒界、科学家的共同工业,只有唤得更多的企业家、媒体共同合作,对构建和谐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黄武秀对未来给予信心和希望。

  中国设计的“青春症”

  当创新变为一种哲学时,最需要的就是落地,落到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商业本应是“中国创造”的题中之义,而非讳言元素。

  天马行空的创意与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两者结合才会成就工业设计产业。可是,艺术家的无限想象,金钱刺激带来的疯狂,对创新文化的片面理解,都令这个行业弥漫着“青春期”的冲动和生涩。

  对这一产业存在的问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严扬看到的主要有两点:设计企业恶性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

  在深圳,一种现象就是“工业设计地摊化”,许多设计公司聚在一个街区,各个公司人员也不少,他们从事的只是卖图纸。设计的图纸明码标价,企业像在一个大超市里选购,不同公司为了卖出更多图纸,就竞相压价。“我不能完全否定这样的盈利模式,但是这一定不符合工业设计的精神与原则。”严扬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工业设计与企业产品开发的关系应当像医生和病人一样,设计师要进入产品开发内部,了解企业需要,对症下药。而“超市模式”就如同药房里的“OTC”(非处方药)柜台,只能针对一些常见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对于创新产品则无能为力。

  不得不承认国内企业跟国外成功企业之间在对工业设计认识上的不同,也不得不正视现有水平跟国外成功设计之间的差距。

  现为洛可可工业设计公司总监的贾伟,在联想公司有六年工作经验,对于中国制造中的设计作用和地位有切身的体验。他反而认为,低价格正是中国设计的现阶段特点和优势,也是“中国创造”起步的有利条件。

  日前,该公司正式接下了诺基亚的大单。“这便是我们这个市场的机会。市场非常非常大,发展非常有空间,不要觉得设计价格低是不该说的事情。中国制造为什么能够起来是因为价格,中国的设计为什么能够起来也会因为我们的价格优势,至少在初期阶段必然如此。”

  但低价格不应当是劣品质的代名词,贾伟认为“只有把设计的品质提高了,才有真正空间。我们跟诺基亚合作,诺基亚未来几年可能把所有的研发转向其他设计公司,但他们对品质的把关非常严格。”他透露下一步也要做品牌。

  当然,之所以低价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谈创新,就要有机制,创新不是贡献,你不能让创新者变成铺路石。谁创新谁倒霉,那你社会创新不了,创新的人也不能够获得成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是这样一个机制问题。虽然是很难管,但是再往下发展确实是不行的,这样真正阻碍了中国自己创新能力的一种培育。”严扬说。

  贾伟觉得,现在在国内做产品最不容易的就是自身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而客户也担心他们在知识产权上出漏洞。

  他接触的很多的国际公司,包括诺基亚、柯达、三洋,对中国企业最大的怀疑不是设计,是非常怀疑你的知识产权问题。“我们在跟芬兰诺基亚签协议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他们跟我们签知识产权这部分的协议要约比欧洲要严密得多。我觉得这反映一个现象,中国知识产权的道路走得不顺畅。”

  他一直在给海外客户许诺,我们最害怕的就是抄袭别人,我们最多的是借鉴,我们不会抄袭。“借鉴是一个过程,韩国的设计,日本的设计都要走这条路,但是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怎么实施应用,我觉得这是我一直在呼吁的事情,不要让我们成为知识产权的危机国。”

  设计复兴“中国创造”

  大国的崛起和复兴,离不开民族意识的认同和觉醒,更表现在该种民族元素对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影响和改变。

  华夏大地5000年的历史,发明从来就不缺乏。创新只是暂时潜藏在民族血液中,现在,世界已经隐约看见,这种基因在最新20余年开始醒来的巨人身上散发出来。

  “中国将成为全球热门产品设计中心”,戴维·洛克斯在游历了中国北京、上海、深圳乃至长沙的诸多设计公司和中国企业后,在《商业周刊》的封面文章中这样宣布,该期封面的主题叫做“中国设计”。

  华旗资讯工业设计部工业设计总监许洪灏见证了公司在工业设计方面做出的探索:从最初的两个设计师加一个造型师的设计小组,到现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设计团队的联动。他认为人才培养和理念建设也非常重要。

  在与国外设计公司打交道的过程中,许洪灏感觉到,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中国市场,中国的设计师讲究效率,把设计作为创造最大利润的工具,更多的是为市场做设计。而国外比较成熟的国家,英国、德国、日本等是在为消费者做设计。另外,国外设计公司的流程更完善,服务更全面,经验更丰富,设计前期的调查研究也做得更加细致。

  一些中国的小公司也开始尝到设计的甜头。戴维·洛克斯就提到过广州的索雷尔公司,一家鲜为人知的企业,自1994年以来一直出口

宠物玩具。现在该公司每个月至少推出5款新产品,销售利润率达到10%,产品经常出现在美国的Target和沃尔玛等连锁商家,而他们加工外国设计的产品利润率只有2%-4%。

  中国设计业的蓬勃发展引起了伦敦和洛杉矶很多设计师的担心:他们的工作会流失到中国和印度的低成本设计师手中。日本人和韩国人现在已经摸透了美国市场,他们的汽车设计走红全球。许多中国设计师已经开始在海外工作。一旦这些人在米兰、东京或者纽约待上几年,打磨好技巧后回到中国,无疑将帮助中国把设计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湖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何人可说:“传统上,中国很擅长设计。现在我们需要复兴。”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则说:“中国与西方在技术和技巧方面的差别不是很大。问题在于创新。”

  “中国设计”会是中国市场和公司实现“中国创造”的突破口么?

  无人保证。但严扬教授告诉我们,现在去学院招聘的企业,一流中国公司越来越多,而自己的学生,许多经历过顶尖国际设计学院教育后,开始东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