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金融业:并购上市混业与巨鳄抗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11:46 南方日报

  入世预言:“国有商业银行必须争取5至10年内成为有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否则将无法生存。”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数字变化:如今5年过去,中国金融业正进入群雄逐鹿的局面。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共有71家境外银行在国内开设了214家分支机构,外资金融机构投资于国内18家银行的资金总额已达179亿美元。2001年外资银行在华总利润为1.96亿美元,而2005年则达到4.46亿美元,5年时间增长了一倍多。“中国银行业5至10年定生死”并非危言耸听。

  广发行并购一波三折,工行创下全球最大规模IPO,保险公司进入银行业……2006年,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进入倒计时之际,市场热闹非凡,而背后则是国内外金融巨头为即将到来的贴身厮杀作最后的排兵布阵。

  事实上,从广发行并购案竞争之惨烈,可一窥外资金融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无限觊觎之心。亚洲

开发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布鲁斯·莫利曾预言,在未来10年至15年,外资银行将可能占据中国金融市场约30%的份额。他说,目前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占的份额只有2%,这显然是一个过低的比例。

  在入世一片“狼来了”的呼声之中,中资银行得以浴火重生。占据国内银行业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5年间挺过了改革阵痛,初步理顺了机制。2005年,建行上市了;2006年,中行、工行也上市了,而工行还创下了全球最大的IPO记录,就连积弊最深的农行也准备上市了。

  而根据2000年9月统计,其时工行资本充足率仅为4.57%,农行为1.44%,建行为3.79%,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只有中国银行达标,为8.5%。2000年时,世界前20家银行的

不良资产率为3.2%,而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均超过20%。

  为了应对全面开放后外资带来的强大冲击,国内金融业关闭了13年之久的金融混业之门也悄然打开。此前在资本市场上略显沉闷的保险业,2006年突然发飙,以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为领头羊,开始大举向银行业渗透。

  据统计,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已经参股或有参股意向的银行已经达到18家之多。被参股的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保险业投资规模首次突破1.1万亿元,达11252.92亿元。

  而初步完成体制改革的国有银行,在得以喘息之后,也正在加紧“破冰”混业经营。据

银监会相关人士透露,中行和建行均已申请发起或合资成立保险公司,而银监会也正在考虑银行进入保险行业的要求。

  业内人士预言,从长远来看,以后的金融格局将出现以银行或保险为龙头的控股公司,旗下涉及银行、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以此与国际金融巨头抗衡。

  人物

  广东发展银行董事长李若虹:

  中外银行应学会同台竞技

  广发行并购案无疑是今年国内银行业最具新闻效应的事件。在广东发展银行与投资者团队签约仪式完毕之后,记者向广东发展银行董事长李若虹要求在适当的时间作一个专访。李若虹半开玩笑的婉拒:“我现在只想睡觉,太累了!”但当本报记者问及这次股权转让价是否满意时,他激动地说:“价格非常理想,创下了国内非上市银行引入投资者购股价格最高水平。”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我看来并不是‘狼来了’。”李若虹说:“外资银行有外资银行的优势,中资银行同样有着自己的优势,双方应学会同台竞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李若虹称,目前,我国银行业还处于产业成长的初期。这种产业的开创期为商业银行的自主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所以,在未来几年内,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环境的逐步变化,很有可能进入以收购、兼并为重要特征的“规模”时期。商业银行应及早预见变化,应对变化,在战略上抓住关键问题,才能在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报记者 朱桂芳

  见习记者 孙君成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