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欲走还留的高油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 16:49 《新青年·权衡》杂志

  国际市场的油价在中期仍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回落空间,但从长期来看,高油价正成为这一时代发展毋庸置疑的主旋律

  □ 陈宇峰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对于在市场中并无多少经验的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适应国际市场油价带来的波动是一个挑战。

  11月初,持续下跌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出现一个微弱的反弹信号: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26美元,收于59.14美元,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每桶上涨1.28美元,收于59.15美元。

  总的来看,当前的

国际油价处于相对低位。但回顾过去几个月的油价飙升,我们已经无法以置身事外的心态面对世界石油市场的风云变幻。

  我的一位朋友刚买完房子,正准备购买一辆汽车,继续改善一下生活品质。但是,他心里一直在打鼓:“尽管我能非常轻松地支付起买车的费用,但让我犹豫的是,这项耐用性消费将来每年需要支付多少的例行费用?”一旦与国际油价的挂钩,他将不得不关注国际石油市场的波动,考虑这种波动可能给他给带来的各种额外费用。

  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是一个多方的复杂决策机制,不单单涉及到市场供求的均衡力量,也涉及到国际政治力量、种族冲突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全球气候变化这一风马牛不相及的随机因素也会直接影响着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但无论是产油国,还是主要消费国,都期望国际的油价能保持在一个持久、合理的范围内,以达致一个共赢的经济发展态势。这是国际石油价格之所以没有离谱地狂涨的主要控制力量,也是“石油诅咒”得以打开、闭合、打开周而复始循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6年,国际油价受到全球经济减速、需求预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先涨后跌之势。

  从7月初至8月上旬,国际市场的油价持续高位运行,并屡次创造历史新高,主要还是因为欧美大部分国家、地区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电力供应变得异常紧张,石油需求也随之增加;一个月之久的黎以冲突愈演愈烈,造成中东地区局势异常紧张;伊朗核问题更为复杂,未来石油供应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大西洋飓风天气增多,并可能威胁美国海湾油气生产设施;8月7日BP位于美国阿拉斯加的油田发生原油管道泄漏,并暂时关闭——这些因素都造就了全球的石油价格产生不断上涨的态势。这段时期,纽约WTI原油平均现货价格达到每桶74.8 美元,创下了近4年来国际油价市场的最高峰。

  从8月中旬至10月以来,国际市场的油价开始呈现出持续回落态势,一度降到每桶60美元以下的新低。10月3日,纽约、伦敦两地石油期货收盘双双跌破60美元大关。据统计,在过去一个月中,除去有少数几天高于60美元外,国际油价形成了在60美元以下新的走势,挺进55美元区间。

  这背后的原因是由于世界经济经历连续这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发达国家的加息政策预期到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同时,受这种经济增长下降的预期影响,国际能源署、欧佩克等石油机构都纷纷下调了其相应的供给预期。而且,为期一个月的黎以战斗宣布停火,伊朗核问题有望得到妥善解决,中东紧张的国际局势也有所缓解,从而确保了未来石油市场的正常供应。今年夏季的大西洋飓风没有影响墨西哥湾的石油生产;BP也宣布将维持阿拉斯加州普拉德霍贝油田一半的生产,加之目前美国原油库存处于近五年以来的高位;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在墨西哥湾发现大型油气田。这些都使得国际石油市场在短期供应上不会出现短缺现象,需求也会随之减少。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油价在短期内每桶下降了10美元以上。

  不过,10月底以来,国际市场的油价开始出现了重新的回弹。接下去几个月的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很有可能继续这种微弱的上升趋势。随着冬季的到来,取暖用油增加,石油需求逐渐进入旺季,再加上国际政治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以及不可忽视的欧佩克已放话“一旦价格低于合理水平将考虑继续减产”,这些因素都将会继续维持之前的小幅度反弹态势。

  从长期来看,必须剔除战争、政治冲突以及气候等偶然性或短期性因素的随机干扰,找到国际油价的整体市场趋势以及未来的大致方向。

  如右上图所示,国际市场的油价尽管一波三折,波动的幅度很大,但不难看出,国际石油价格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而且在周期性波动之中也有不可逆转的上升态势。从1945年 至1975年,这30年间的国际市场油价基本上处于5-10 美元/桶之间;从1975年 至1995年,这20年间(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上国际油价处于15-25美元/桶之间;而在1995至2005年,这10年间国际油价市场出现戏剧性的震荡式上升:前5年的国际油价处于15-25美元/桶之间,后5年国际油价却到了30-70美元/桶之间。变化非常明显。但根据国际一些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告来看,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都能接受的、较为合理的国际油价大致在每桶15-30美元之间。而2000年以来的国际油价直线攀升,2005年一度突破70美元/桶,显然是不正常的。因此,国际市场的油价在中期仍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回落空间,但从长期来看,高油价正成为这一时代发展毋庸置疑的主旋律。

  目前,国内每月成品油价格以上月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的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再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等,最终形成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只有当三地成品油加权平均价格变动幅度超过8%时, 国家发改委才有可能重新确定国内成品油的零售基准价。

  如此定价机制之下,可能造成了原油与成品油价格的倒挂,部分地区出现暂时性的“油荒”。与此同时,炼油厂和加油站可能面临亏损。例如,2006年上半年,国际

原油价格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即使发改委先后两次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但中石化炼油业务亏损由去年同期的12.96亿元扩大到166.1亿元,中石油炼油与销售板块也出现138.89亿元亏损。

  不过,正如很多人指出,中国的石油企业是高度垄断的一体化集体公司。炼油环节的亏损,并未妨碍中石油、中石化在整体上盈利丰厚。据上市公司公开财报,2006年上半年,中石油实现净利润806.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9.4%;中石化净利润达到206.79亿元,同比增长14.6%。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8月中旬国际油价持续回落以来,国内舆论对成品油是否应该降价而争执不下。以政府官员和石油的既得利益集团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油价不应过急下调,国内本来的油价就偏低于国际市场,应该乘现在这个大好机会,以平衡国内和国际油价之间的差距;而以民间的各方舆论力量为主体也形成消费者集团则追问,既然国内的油价可随国际油价的上涨而上涨,那现在有什么理由不随国际油价的下跌而下跌呢?

  据媒体报道,国内权威部门一些知情官员透露,目前国内成品油降价还不太可能,至多也只是一个安抚性的微调而已。不过从长期看,国内油价的走势还是与国际油价的变动息息相关。对于在市场中并无多少经验的中国消费者和企业来说,适应国际市场油价带来的波动是一个挑战。无论如何,接下去的油价改革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政府应着眼于建立一个比较稳定、但又不失合理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