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表态遏制不了矿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00:26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善良的人们再一次听到最不愿听到的消息:11月25日,黑龙江鸡西市远华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2人遇难,5人下落不明;同日,云南富源县昌源煤矿瓦斯爆炸,32人遇难;11月26日,山西临汾市河底乡芦苇滩煤矿发生瓦斯爆炸,24人遇难。

  两天之内三起矿难,78条生命瞬间消逝在地下无尽的冰冷和黑暗中。血淋淋的事实再一次提醒我们,一些黑心矿主、腐败官员违法抗法的行为,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为了自己贪得无厌的私利,他们敢于践踏一切法律,敢于藐视断头风险。

  入冬以来,针对重点地区、高危行业,尤其是煤炭生产领域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党和政府三令五申反复强化安监管理。在这三起事故发生时,国务院督察组正在有关省份开展督察;一个多月前,国家安监总局和煤监局在山东兖矿集团召开了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亲自率队参加并多次讲话;在此之前,国家七个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

  但是一些地方个人依然未能闻风而动,尤其恶劣的是,从最近三起煤矿事故的初步调查情况来看,竟都属于已关闭矿井和停产整顿的矿井,擅自非法违法恢复生产。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央如此力度的弹压下,看似简单的、常识性的错误和失误,为什么会在部分煤矿轮流地犯、重复地犯、习惯性地犯?

  信息链条过长过宽、利益分配不易平衡,这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会面临的棘手问题。矿难发生后,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纷纷表示,要坚决地把那些证照不全、违法违规开采、资源枯竭和非正规开采的矿井全部关掉。其实,类似的表态之前也曾多次说过、听过,难点依然在于,震惊过后,处理过后,如何在日常的、基层的安监工作中,将此“坚决”真正坚决地贯彻到每个角落。

  快药治急病,为了遏止事故高发,严厉严肃的行政、法律手段必不可少。除此之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也应该为此大大加快。探究矿难频发的原因,两点比较突出的“诱因”是:

  其一,资源性产品产权不清。在一个相对“软化”的产权制度环境中,政府之间的竞争虽然可以部分弥补市场竞争的不足,但很容易出现的副作用是,“公地”资源被过度攫取和滥用。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建立起合理的产权制度环境,划分清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划分清楚政府与政府的关系。

  其二,资源性产品价格扭曲。28年的改革实践,其实采取了两步走战略,即一般性商品价格基本放开,但要素性产品和资源性产品价格仍然被人为压低。具体到煤炭来说,大量社会成本,如环境污染成本、人员伤亡成本等,没有真实反映到总成本中,导致煤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均能获得超额利润,但整个社会却为滥开滥采付出沉重代价。

  在经济学理中,要素、资源的产权界定和价格制定,是市场体制以及制度安排中最本原的东西。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通常都是一定之因下的一定之果。我们认为,屡屡发生的矿难,是中国现阶段粗放式生产方式最极端的表现形式,78位无辜的矿工,用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生命为代价,警示出包括产权改革、价格改革在内的重大体制改革须臾不可停顿。

  (版权声明:任何媒体转载该条新闻,须注明来源《中国经济周刊》,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