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马尔萨斯:幽灵的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2日 02:11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东京

  讨论人口问题,老生常谈。所以作此文,是现在有人担心将来社会老龄化,主张放松人口政策。老龄化当然要重视,但能否放开生育控制,是两回事。民间有一种说法: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这样看,人多未必就不好。是的,人不仅要吃饭,而且能干活,正是这种吃饭和干活的矛盾,才使人口问题复杂起来。

  大体上说,古代社会,地广人稀,缺人干活是主要矛盾。只要有人,就可以开荒种地、打猎捕鱼,人口就是财富。威廉·配第讲:“劳动是财富之父”,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在这个时期,人口增长是好事,是兴邦之道。所以中国古代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也没忘颁布法令:“女子十七不嫁,父母有罪;男子二十不娶,父母有罪。”齐桓公更绝,甚至把宫中女侍都嫁出去,可谓用心良苦。为的就是多生孩子,多添人口,以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称霸诸侯。

  反对人口增长的声音也是有的,马尔萨斯不是第一个,但却是最著名的一个。说到底,他关注的是吃饭问题。到他那个时代,人口已经有了显著的增长,在局部地区,比如当时的西欧,人口密度已经很大了。马尔萨斯对此忧心忡忡,他不知道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还要持续多久,但很明显,经济的停滞是看得见的。于是他预言,这是一场龟兔赛跑,人口增长像兔子般的飞奔,而粮食增长只能如乌龟一样一步步爬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悲惨和屈辱中聊度残生。

  这是个大胆的预言,两百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仅此一点就可断定,这位牧师绝非平庸之辈。但智慧超群不等于机会凑巧,马尔萨斯的不幸之处就在于,他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竟没有发现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的轰鸣声很快淹没了他的预言,现代经济增长,极大地拓展了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西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美洲,则呼唤人们去开拓新的疆土。历史站在了亚当·斯密一边,因为他断言了国民的“富裕”,马尔萨斯牧师,则不合时宜地预言了人类的贫困。

  从工业革命到

二战结束,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大喜大悲的时期。成就和灾难都是空前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提高了,但增长的进程并没有持续下去。两次世界大战,以及1930年代的全球性大危机,都把它给打断了。真正的挑战出现在二战之后。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不仅提高了出生率,而且显著地降低了死亡率,人口增长速度史无前例地达到了2%甚至3%。短短30多年的功夫,全球人口就翻了一番;从1945年的25亿,飙升为1987年的50亿,现在则早已突破了60亿。整个世界都一片惊呼,难道马尔萨斯的幽灵又回来了吗?

  世界的惊呼正是中国的问题。建国之初,还是“4万万同胞”,可自从批倒了马寅初,控制人口这事,再也没人敢提了,由着它翻着跟头地往上涨。农村妇女,生五六个孩子很平常,要是生到十几个,村里人都得看高一眼。小孩子刚六七岁,还没到上学年龄,就得照看一大堆弟弟妹妹,背着一个,领着一群。现在来说,这是很可笑、很尴尬的事,可在当时,却很普遍。按照那时的逻辑,每个人都有一张嘴,两只手;一张嘴吃饭,两只手干活,以一对二,是很划算的。因此人口是财富,而不是负担。

  若倒退500年,这个逻辑是对的,可今天是大错而特错了,错就错在没有考虑资源。真正重要的不是一张嘴和两只手的对比,而是“爆炸”的人口同有限资源的对比。说到底,这还是个马尔萨斯问题,只不过他对比的是人口和粮食,这里讲的是人口和资源。有人做过统计,1900年,全球每天的石油消耗量不过千桶,钢材不过2000吨,而现在分别是7800万桶和500多万吨。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些不可再生,按这个速度消耗下去,可怎么得了。而且社会越发展,文明越演进,人均资源消耗量越大。若人口无度增长,跟资源的匹配严重失衡,将来的社会无法安宁。

  考虑到资源约束,“人多好干活”也值得商榷。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你让他干活,先得把他装备起来。演京剧的得有行头,炼钢的得有高炉,即使摆个摊子理发,至少得有把剪刀。印第安人可以凭着两条腿在草原上追逐猎物,可现代人不行;我们没有这个脚力,更没有靠蛛丝马迹来识别猎物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确实退化了,类似的技能,也快要失传了。这绝不是说现代人更无能,我们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做成许多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必须借助于各种复杂的装备。如果啥都没有,空攥着两只拳,人多也干不了活,只能白吃饭。由此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有限的国民产出,既得吃饭,还得搞“装备”,如果不控制人口,怎么顾得过来。

  将来技术发展了,或许能开发出新的

能源,用太阳来发电,利用光合作用在工厂里生产粮食。甚至再找一个更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把人们迁到那上面去,也不是不可能的。到那个时候,我们也许就不再依赖现有的资源了,生存的空间也大大扩展了,人口是不是就可以无限制的增加了呢?这个问题不简单,反正我是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那一天真正到来之前,我们不可能把脖子绑起来,不吃饭,干等着呀。

  说得现实一点,能供养多少人口是一回事,要不要那么多的人口是另一回事。与马尔萨斯时代相比,今天的技术不知要发达多少倍,物质条件也好得多,按那时的生活水平算账,可能160亿人都能养活。可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今天的社会,要对提高全体人口的生活水平负责,所以60亿人都嫌多了。我们理应对技术充满信心,相信它能创造奇迹。但人们更希望奇迹能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增加更多的人口。

  中国控制人口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30年来,少生了3亿多人。但这还不够,要保证经济的成功,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社会的进步,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还得坚持下去,至少当下还不能轻言改变,绝不能让人口拖累未来。至于如何控制人口与应对老龄化,篇幅所限,另文说。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电邮:wangdongjing@263.net)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