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叶檀:金融开放时代最好与最坏的结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 08:03 每日经济新闻

  叶檀  

  银监会28日正式发布外资银行管理细则,《中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与《中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修订和实施,都是为了配合中国金融开放时代的到来。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关键时刻,从这一天起,中国银行业将向外资全面开放,我国将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这是近大半个世纪之后,中国金融行业再次向外资敞开大门。人们希望此举能够涤清中国金融业混浊的生态环境,摆脱国有银行以往财政金融的暖昧身份和受制于体制的国有银行之间的伪竞争局面,改变大经济小金融的格局,达致双赢。

  是否会形成预期中的良好竞争态势,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中国的银行到海外上市,还是海外的银行到中国开展业务,客观上都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的转型之旅。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使之成为受国际投资者监管的公共企业,举诸高管的变更、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等无一不在监管之下。近日建设银行对于纽约时报》关于隐瞒30亿不良贷款报道的申辩,早在此前,银行业与监管层已集体应对安永

会计师事务所与《福布斯》杂志对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严重质疑。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共同市场将使竞争与监管理念与手段趋于一致,单向的封锁行为已无法持续。

  金融业开放之后最好的结局就是借助上市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进入培育出互相促进的市场生态。对于金融业开放之后的前景,一些国有银行显得极为自信。确实,按照条例和细则规定,只有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才能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分行要注册为法人机构需要经过严格繁琐的审批手续,即便注册成功,也面临着网点、ATM机等硬件设施不足,而成为法人机构后给大客户的贷款不得超过法人注册资本的10%,在利润丰厚的

零售业务上暂时还无法与国内金融机构抗衡。

  如果自信仅建立于此,那与建立在冰山上没什么两样。外资行的进入会让我们再次见证,在市场上挤开一条门缝就意味着打开一道门。

  对于中国的国字号金融机构而言,最坏的结局是双输,即在外资银行羽翼丰满之后,占据高端与外汇

理财市场,而中资银行并未因为上市与外资银行的进入有根本性的起色,逐步沦为外资银行的二传手,进而由外资银行独占利润丰厚业务的份额。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能借由优惠政策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保护,进一步抑制民营银行的发展。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在养成以外在资源逼迫内部改革路径的同时,几年前曾经盛极一时的民间金融机构的话题再无人提及,在城商行如火如荼的改革过程中,资本市场的效用已代替了民间资本。这正好符合某一种理论,即重要的不是产权的界定,只要通过资本市场让企业拥有公共品格,那么,随之而来的治理结构等方面的顽疾就将迎刃而解。

  持这种理念的人显然不太了解中国股市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在大部分股权并非受制于市场因素而不能流通的时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不可能真正具备公共品格。中国电讯行业的数家公司在上市之后仍然发生了行政大换防就是典型案例。

  当然,我们也可能面临中间妥协状态,在行政压力与市场压力的双重牵制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划江而治,各据一块客户领地,实行互不干涉政策。

  不管哪种局面,市场既成,就无民间金融机构的置喙余地。如果政府再不给民间金融机构一条发展之路,恐怕日后难有大发展的可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