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廉价资源与高储蓄率 中国贸易顺差的真正根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 03:28 第一财经日报

  杨加荣

  贸易顺差增加的本质是,我国额外、更多地输出了土地和劳动力,或者说,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主要向世界配置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贸易顺差增加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政策面临的主要难题。但是,对于贸易顺差的真正原因何在,却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人民币估值太低是主要原因,于是,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借以解决顺差问题。然而,考察日本等亚洲先进国家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本币升值并不能解决顺差问题。这些国家的高顺差似乎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之,币值低不过是顺差的其中之表因,应当不是主要原因。

  低廉土地和劳动力

  助推加工贸易出口

  在笔者看来,真正的主因,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资源禀赋的问题。在币值调整没有抵消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前,顺差很难消减。况且,因为购买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等更加复杂的因素,使得顺差甚至存在一定的刚性。

  就资源禀赋而言,我们可以把世界各国简单划分成两大阵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依据经济增长理论,发达国家的资源禀赋是技术和资本;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是土地和劳动力。

  所谓贸易顺差,表面看来是双方产品的相互供给与需求问题,实质上则是双方的资源(要素)禀赋问题。要素禀赋越悬殊,发达国家越是需要从发展中国家配置土地和劳动力,越不愿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资本和技术;或者发展中国家还没有产生足够的资本、技术需求,则发达国家的逆差就越大,相应发展中国家的顺差就越高。

  以中国为例,综合而言,我国的土地+劳动力+

汇率,在当前的国际社会可能是最低的,否则就成不了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土地价格低不仅表现为绝对价格很低,同时表现为污染成本低;劳动力价格低,则源自人口的过剩。综合低汇率水平,中国形成了过低的“土地+劳动力+汇率”组合。

  其实,这正是我国加工贸易异常发达的真正根源。

  分析我国的贸易结构可以发现,一般贸易加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加工贸易。近6年来的月度数据表明,我国的加工贸易顺差一直大于顺差总额。如今年前10个月1336亿的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贡献的顺差就达到1482亿美元。2005年,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则达到56.3%。而每100美元加工贸易就会产生30美元左右的顺差。这一附加值,应当说主要地体现为我国土地和劳动力。

  于是,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贸易顺差增加的本质是,我国额外、更多地输出了土地和劳动力,或者说,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主要向世界配置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国际市场对我国价格过低的产品产生了大量的需求,而国际社会出于多种原因,限制对我国的技术类产品等高端出口。这是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

  高储蓄导致

  高投资、低消费

  问题的另一面,则需要我们回答其充分条件。何以产生过量(超过自身需求)产能?答案是我国的高储蓄率。

  回顾日本、韩国等先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这些东亚经济体基本上都属于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其经济增长路径与当前中国有颇多相似。相关研究认为,尽管支持日、韩及其他东亚经济体起飞的具体原因有所不同,然而,高储蓄率却是共性因素。中国的情况也不例外。中国当前46%的储蓄率甚至远超过日、韩经济起飞时30%多的储蓄率水平。

  高储蓄率直接产生了两个方面结果:

  一方面,高储蓄率导致高投资率。从近20年发展的现状来看,我国过高的储蓄转化为过高的投资,进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本轮投资热潮中,2003年我国投资率达到42%,2005年达到43.4%。而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国的投资率仅为10%~20%,比我国低20多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储蓄率高意味着消费相对不足。数据表明,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最终消费率,从20世纪90年代前65%的水平降到近几年55%的水平,2004年的消费率甚至降到53%,2005年降至52%,这一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也远低于日本70年代、中国台湾地区与韩国80年代经济起飞阶段的水平。

  目前来看,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已导致我国投资与消费比例严重失衡。消费相对不足,使得过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只能通过出口得到满足,必然加大了出口比重。而发达国家近年来经济增长较为强劲,也对我国相对低廉的产品形成了持续的需求。过度储蓄与投资,在压抑我国居民消费的同时,也相应减少了对国外产品的进口需求。顺差因而扩大。

  高顺差将是我国贸易常态

  之所以高储蓄,除了民族文化观念使然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当前的人口结构、社会福利及保障状况,决定了居民必须多储蓄。加之,在整个社会分配结构中,国家通过税收等手段,分配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使得整个国家被动性地增加储蓄和投资。

  尽管高储蓄最终构成了高贸易顺差的充分条件,但在笔者看来,真正重要的还是前述的必要条件,即我国的资源禀赋问题。也正以此,只要汇率升值幅度,无法抵消土地和劳动力带来的比较优势,那么,贸易顺差就不可避免。

  然而,我们看到,当前土地、劳动力、汇率毕竟都在升值,于是,贸易顺差问题平添了几分不确定性。更何况这些要素之所以成为禀赋,无非是与别国的相对比较。因之,当印度通过发展基础设施,使得这些要素组合表现出比中国更低的优势时,产业转移便势不可当,中国在贸易方面面临的将可能是另外的问题。

  相对低廉的资源禀赋和国民的高储蓄率,推动了投资热的高升,同时使国际产业持续向中国转移,才系统性地通过产品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产品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长时期内,高顺差可能是我国贸易的常态。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