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是不是世贸大赢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14:51 招商周刊

  万妍

  今年是中国入世第五年,也是见证中国入世更多成绩的一年。当美国媒体采访因研究中国问题而享誉全球的学者尼古拉斯·拉迪时,他只用了一个词来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总体表现:Perfect(完美无缺)。

  衡量一个国家入世后“表现”的好坏,主要看两项:一是相关法律政策的修订,二是市场的开放程度。据统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经修改了将近3000件法律规章;另一方面,据欧盟贸易委员会上周刚刚发布的对华新政策文件记录,从2000年到2005年,欧盟对中国的出口以100%的速度递增,远远高于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长。截至2004年,欧盟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了10倍。

  从谈判入世资格到入世后的五年“磨练”,中国在世贸的“浴火”演练中大有狂奔之势。加上前些时日外汇储备额、贸易顺差和

人民币汇率三大涉外经济数据的连番突破,让众多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贸成员,从不乏挑剔到不得不转为赞叹。

  中国到底是不是世贸的大赢家?

  从表面上看,中国入世本身,已经是其市场经济进程中一件大事。除了能看到的涉外经济数据增长外,很多经济领域内,一些深层次的变革也为中国走向世界增添了新的亮点。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是外汇储备的1万亿,还是贸易顺差的200亿美元,都是基于中国用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交换。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和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巨大的价值差,从来都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致命伤”。此外,中国正被某些不合理的条款和政策“压迫”。在回应欧美对待

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执行双重标准时,国家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曾说:“你给我们企业加上半斤的压力,我们就要给它撤掉8两的负担。”意即中国一方面不会畏惧,但同时,中国要为入世背负更多的担子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并且,中国与欧美贸易过程中的冲突及遭遇不公平对待的现象从未消停。

  从欧美在纺织品上构筑贸易壁垒,到欧盟对中国皮鞋采取反倾销措施,再到知识产权、钢材、服装等相关领域的不和谐之声;从欧盟委员会发布新的对华政策文件,及详细阐述对华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姊妹文件”,到曼德尔森在清华大学的强硬出言“希望中国开放市场”——欧盟的一系列表现被众多媒体和专家解读为:“一向温和平稳的欧盟,对华政策将日趋强硬和高调。”

  任何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都是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欧盟对华政策“强硬”,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中国经济的光彩。而使用“强硬”措辞的战略伙伴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入世是“挑战”而非“威胁”。但,若以几个原材料市场、建筑机械市场、劳动力市场入世后显露的优势,就遑论“中国为入世大赢家”、“中国已经具有大国开放姿态”,显然有失理性。

  一方面,中国还远未成为“赛制”领导权国家。

  众所周知,任何游戏的最终赢家,往往只能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按理说,世界贸易应该让市场经济作主,“规则”仅规范过程。中国在世贸组织中,仅仅是参与者。面对着不断推陈出新的世贸规则,中国就只能扬长避短,顺着规则聪明地往前进。然而,当美国人的“公平贸易论”已逐步瓦解,坚持“自由贸易”的欧洲人,成为主流思潮时,世界依旧没能迎来贸易的“公平时代”。设置贸易壁垒、频繁干涉中国与第三方贸易往来、单边主义作风日盛等,无不加重了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的交易成本。也许,自由经济终要披上坚强的“国家嫁衣”,最高权力和最高利益无时无刻不在被“窥视”和“争抢”。故,也就没有所谓的贸易“纯赢家”和失败者。

  另一方面,中国在世贸组织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形象尚被争议。

  世贸的双刃剑,让中国进行着一系列痛苦而又果决的蜕变:政府放弃除命脉行业之外缺乏竞争力的老国企,让市场环境与国际接轨;出资补贴、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帮助行业、企业重组重建;但国内刚刚成长起来的众多行业,在外资的长驱直入中,仍有不堪一击的危机。再者,中国要摆脱“非市场经济体”评价的尴尬、让美国站不住脚的“国家安全理由”远离,唯有“独立自主”,愈发睿智,不断积累自身“内力”。

  诚然,入世前五年,中国已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然而,伴随着金融、保险、银行、汽车等众多行业的五年调整期、过渡期的陆续完结,真正的经济竞赛才刚刚开始。中国要想一直冲在前面,仍有许多规则要摸透,许多摩擦要解决。或许,若干年后,中国能真正成为世贸的“大赢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