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经济观察:外商独资化风潮动了谁的奶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8日 09:41 新华网

  "毫不犹豫"!前不久,德国大众中国业务部门主管施密特谈及大众收购中方股份的计划时,毫不掩饰其独资化的迫切:一旦WTO规定的独资整车项目成为可能,中德合资"大众"将变身成为德国大众。

  今年以来,众多知名外商投资企业纷纷加速独资化步伐,这种变化和趋势对中国企业和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渐显露。2005年商务部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在2005~2007年间,82%的跨国公司继续扩大对华投资,57%的跨国公司在生产方面的投资倾向于独资新建。根据商务部统计,外商投资独资比重已从1997年的34.6%攀升至2005年上半年的73.5%。特别是从1999年以后,外商投资独资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投资额从155.5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的429.6亿美元。

  这场独资化浪潮不仅席卷制造业,也蔓延到服务业。近年来,宝洁、松下、雅芳、诺基亚、IBM、家乐福等众多知名外企纷纷加速了其独资化的步伐。他们采取的方式要么是"瘦身式"---转让合资公司的股份,成立新公司;要么是"圈地式"---收购合资公司的中方股份。

  2006年上半年,北京外企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数量已超过总数的七成以上。对此,北京市投资促进局有关人士分析,在京外资企业单店合资合作的比例正在逐步缩小,外资企业的经营战略已从以往的尝试性投资、以网点建设为主,转向资本运作阶段,正在扩大持股比例,加速独资化。从行业上看,外商投资零售企业与物流企业独资趋势尤为明显。

  众多知名外企加速了其独资化的步伐,许多对华投资的外商还将其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迁往中国。虽然对此也可以乐观地解读为"体现了对我国投资环境的认可",但不容忽略的是,独资化浪潮对中国企业和市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充分显露:

  ---外资企业对我国市场的垄断进一步深化,打断了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进程。我国虽已形成一批呈现出良好成长前景的优势企业,但是,与跨国公司相比,无论资金、技术、管理等都处在劣势。

  ──品牌替代作用明显,造成我国自有品牌大量流失。如今,国有品牌的市场逐步被外资品牌所替代,本土"明星企业"大多成为昨夜星辰。

  ──拉大技术和管理上差距。"以市场换技术"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战略目标,但随着外商投资独资化,技术外溢的可能性降低,我国能从中学习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会越来越少,竞争中的差距不断拉大。

  事实上,独资化浪潮仅仅是中国全面加入经济全球化后跨国集团战略部署变化的一个缩影。与外商投资独资化的"渐进式"相比,并购这一更直接的市场进入方式正为更多海外资本青睐,尤其在第二产业领域表现突出。针对一些外资并购案例暴露出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8月8日,商务部、国资委、工商总局、证监会等6部门联合颁布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立法也已箭在弦上。

  "独资化+并购",外商投资的这两大风潮,正深刻改变

中国经济的发展图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近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五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如何化解外商投资独资化趋势给我国带来的负效应?对于相关决策部门,除了加紧制定和完善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和遏制各种形式的市场垄断行为外,应尽快建立外资并购风险防范机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并购行为评价体系和标准,内容包括外资并购对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影响、外资并购对市场形成垄断的可能性、外资并购对产业结构升级政策的影响,以及外资并购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影响等。

  对于各级地方政府来说,应摒弃盲目、超国民待遇引进外资的做法,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外资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而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力克核心

竞争力缺乏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宫惠民建议,对于那些与跨国公司合资经营的中方企业来说,要抓紧时间修炼内功,在人力资源、技术等决定未来成败的要素上积蓄力量。(半月谈实习记者 孔维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