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划拨国资充实社保并非治本之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 01:52 财经时报
陆铭 封进 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目标,主要是建立一个储备基金制度,以应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 我们的观点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老龄化增速快的国家而言,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如果操之过急,甚至可能产生始料未及的损失。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划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的政策思路,在理论上有其合理之处。因为历史上国企职工拿的是低工资,而其对国家的贡献已经形成国有资产。 但是,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来说,要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就首先要将实物资产转化为金融资产,这时,就可能出现两个实际的问题。 两个问题 第一,当大规模的国有资产被转让时,其价值将可能因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而被低估。比如,2001年试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方案时,股市就产生了剧烈的反应,上证指数4个月内下跌30%。 第二,在现实的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由于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大量腐败和倾吞国有资产的现象。 除了上述两个有待解决的操作性问题,用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难以保障基金来源的稳定性。根据东欧等转型国家的经验,这种方式所能提供的资金相对有限,且有时间制约,一般在5到10年。 要解决养老保险基金可能产生的支付危机,必须从源头上寻求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源主要有两方面。 其一是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比重的提高加大了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其二是养老保障体系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制”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转轨成本。 在建立个人账户的时候,已经就业但未退休的一代既要为自己的个人账户进行积累,又要为已经退休的一代支付养老金,这就造成了基金运转中的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可行的对策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四个建议 第一,在现有的养老保障体制下,可以通过推迟退休年龄和降低替代率,以减少养老金支出。目前,中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 58.5%,而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则大多在40%左右,仍然有下调的余地。 第二,在现有的养老体制下,可以通过有计划地覆盖农村移民劳动力的方式,平滑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缺口。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目前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广大的农村移民劳动力被排除在这一正式的制度之外。当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流向城市,在城市工作和居住的时候,城镇养老体系应该将其覆盖面扩大到农村移民。 这些城市的新移民年龄结构较轻,可以有效地缓解城镇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所带来的支出压力。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如果城镇政府不认识到这一点,目前的新移民养老问题迟早将转化为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理性的选择应该是,尽早将新移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这既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又有利于缓解城镇养老保障体系的支出压力。 第三,改变养老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实行“名义个人账户制”。 名义个人账户按现收现付制的模式运行,但支付的养老金需要根据账户的名义收益率,即劳动力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之和。所以它结合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回避了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转轨的转型成本问题。 第四,缓解养老保障体系支出压力的根本举措,是通过改革教育和技能培训体制,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无论是在现收现付制下,还是在名义基金制下,养老金收入的增长率都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中国的教育和技能培训部门缺乏竞争,教育与培训内容和经济发展需要之间有所脱节。只有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缓解养老保障基金支出的治本之策。 (此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