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世界经济或进入言论调控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 00: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周炳林

  近期第八届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好心的财长和行长依然在努力地彰显着反通胀的决心,这一点可以降低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不过,一些媒体据此预期各国还会出台坚决的紧缩性政策,则可能有失偏颇。这些对经济运行有重要影响的“大人物”有时更乐意使用“言论调控”的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具备“形势不明朗”或者“政策影响力有限”特征的时候。而目前这两点都是存在的。

  不难发现,该《联合公报》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实际上已出现了多处两难选择。比如会议相信“2006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却提醒“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会议认为“

能源价格高位波动,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加大”,却担心“利率水平回升带来相应的金融风险”。很明显,形势的不明朗因素正在增加。

  实际上,各国经济政策进入“无所作为”的徘徊期已经是持续一段时间的事情了。在连续17次加息之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自年中以来已经维持了数月不变。日本、欧元区、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情况也类似,加息周期基本接近尾声。真正的市场投资者对此也早有察觉:面对美联储不断发出的通胀加息警告,美国利率期货交易结果仍然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在明年5月底前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约为70%,而在最近的3月内,利率期货市场给出的降息的概率为33%,加息的概率更低,只有26%。市场对于利率的“平行运动”已有较大的预期。

  “言论调控”相对于加息等紧缩性政策的好处在于,不必承担经济运行成本提高所带来的进一步风险,同时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虽然已经停止了实质性的行动;但是其不断表达出来的反通胀的决心,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市场相信:商品价格的过快上涨必会引致紧缩措施,因而各种各样的囤积行为不能做得太过分,这对大量“需求噪声”的产生无疑能够起到一定抑制的作用。

  以“言论调控”作为扩张政策到紧缩政策过渡的缓冲还有另一个好处。在经济形势转折阶段,大量的市场投机者还在伺机制造“需求噪声”牟利,而这些“噪声”是巨大的,根据有关研究,在很多国家的

股票和商品市场中,期货的交易规模已经大大超过现货,其中套期保值者仅不到20%,交易中现货为空仓,靠赌指数方向盈利的投机者比例超过70%。扩张性政策过快出台无疑将刺激新“需求噪声”的产生,而不利于巩固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果。为此,在经济形势转折期,对通货膨胀进行较为严厉的“言论调控”的做法为各国经济管理部门所常用。例如每次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议息会议纪要对通胀的忧虑表达。

  不过,“言论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各国经济管理部门对于目前经济问题解决能力的有限。它是远比货币财政政策调整更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过它正对应着世界经济的深刻转型。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