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广东民办教育巧避储备金炸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4日 10:05 赢周刊

  赢周刊记者 黄婉华

  进入岁末的2006年,是中国民办教育界不平静的一年。2005年,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民办教育翘楚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其最高峰之际轰然倒下,带出中国民办教育最大案——南洋教育储备金案。直至2006年,南洋一案的后遗症依然清晰在目。

  幸喜,由于广东前几年狠抓了一把民办教育储备金的问题,在全国民办教育系统重燃“储备金炸弹”之际,广东民办学校得以置身风暴之外。

  今年10月,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广州名校办民校管理最规范。”广州在全国最先做出国有学校办民办学校试点,在广东,名校办民办学校的情况比较普遍。那么,广东民办教育是如何剑走偏锋,曲线突围的?

  粤军曲线突围 三剑客剑走偏锋

  记者采访一个民办大学的老总时,该老总带着自嘲的口吻说,如果政府觉得这是块有肉的骨头,就不会扔给民营企业。这个细节说明民办教育业界对自身身份的看法以及对主管部门的态度。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兴起还比较顺利,民办教育就没有这么幸运,甚至是大起大落,曲折多多。但正如广东的民营企业办得风生水起,广东的民办教育业界也还是全国民办教育的领头羊。从搞教育储备金到试点公办民办教育,面对全国民办教育集体过冬,广东民办教育企业一直谋求破壁。  

  陈忠联炒股丢了英豪

  细说广东民办教育军团的突围模式,不得不点三个人的名字。

  首先是创办了教育储备金一举成名的英豪科教董事长陈忠联。他信奉“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1993年4月,借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实施的东风,他用1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从化市创办了人称“中国第一所贵族学校”的英豪学校。

  其后,陈忠联开始在全国各地演讲,兜售“将成功传给下一代”的办学理念;他热衷与名人合影,在英豪学校的网站特设此类照片专题;他借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机,不花一分钱,就与前去北大道贺的世界名校校长建立了联系。这些招数似乎非常有效,英豪学校在2003年当选为“广东省首届十佳民办学校”。不过,这位只有大专文化程度、却身兼“光明日报社特约顾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特约教授”的教育家,始终保持着股民本色,这从他在1999年的一次谈话中可见端倪,他说:“投资教育,就等于抓住了本世纪最后一只原始股。”

  此后,陈忠联和教育渐行渐远。在其他民办教育学校被教育储备金套住时,他已经和英豪科教在股海中沉浮。直到2002年10月被爆出“欧亚农业案”,在英豪科教身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淡忘。记者在英豪学校的网站上看到,最近一次,以光明日报社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约教授身份出席的陈忠联,在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作了《将成功传给下一代》家庭教育专题报告会。

  这位曾经的教育界狂人在退出英豪教育之后依然活跃。  

  信力建办穷人学校

  广东信孚集团董事长信力建对记者说:“时至今日,中国的教育和金融资本还是不对接的。14万亿的人民币储蓄,居然不能用来造福中国的科教兴国。而这个大的框架下,一方面是财政对教育投资和GDP的比例持续减少,另一方面是每年上千亿的公款消费。那为什么不能让民间资金进入教育呢?”

  他强调,民办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没有放开。目前政府还垄断着大学生录取以及颁发毕业证书的资格,而幼儿园、小学、中学等生源还没有被垄断,信孚教育便以此为投资重点,“信孚教育所在的领域是没有被垄断的领域”。

  信力建将目前的教育模式分为三种模式“国家模式”、“商业模式”、“社会企业模式”,而他将“信孚”定义为“社会企业”,即要到不被垄断的领域去办校。他认为,由国家统一颁发学士资格,经过两轮筛选,第一轮是学校录取生源,官办大学把好的学生先录取,之后才是寻找民办大学,而之后是只有少数几所民办大学才有资格颁发毕业证书。人才培养的成本投入的不合理,使得民办高校处于弱势。

  他一开始就将生源群体定位在外来民工等流动人口子女上,将自己在民办教育的突破口选择在备受社会关注、投资也较薄弱的弱势群体子女上。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服务是新居住地的公立学校无法承担的,因此要由民办学校“低收费”承担。

  民办教育的出路何在?信力建认为,民办教育要从“三无”(无政府支持、无金融贷款、无基金支持)走向“三有”。基金和社会力量支持办学是国外惯例,但在国内,即使是著名的慈善家田家炳和邵逸夫等人,也仅仅限于捐赠国有公办的学校。

  幼儿园是国内教育系统中垄断程度最低的一环。从1989年创办信孚学校至2006年,信力建创建的信孚教育集团共拥有幼儿园12所、中小学6所、老人院1所、儿童福利园1所、学生上万名、教职员工近千名。其中,信孚幼儿园是信孚教育军团里最多的一支。

  在经历红卫兵、上山下乡、参军、考上大学之后,他又扮演过工厂秘书、政府官员、银行职员等多重社会角色,如今的信力建已是把教育作为他的终身事业。信力建的心得是“办民办教育真苦”。“我们要投资民办教育,是因为我本人也有办教育的情结。正如《捕蛇者说》里边的对话:‘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答复:‘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信力建表示,如果大家认识到教育和衣食住行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产品,不神圣化它,那么投资民办教育的企业家就跟投资其他行业的民营企业家一样,日子相对好过些了。

  信力建对民办教育的前景表现得十分乐观,他说了一句老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认为,现在虽然是民办教育最艰难的时刻,但长远来看,民办教育还是朝利好方面发展。  

  程晋升办贵族学校

  基础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有几种模式:一是公办教育参与,借助名校的师资、校舍等资源和名牌效应,这些民办学校的实力较强;二是靠自身的滚动发展,即由教育界人士创办并不断积累起来;三是企业兴办,资本和教育界的力量相结合,各展所长,碧桂园学校就是这一类。

  广东碧桂园学校总校校长程晋升是一个传奇人物。从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程晋升感受最深的就是民办学校的办学机制灵活、自主。民办学校没有政府拨款,自负盈亏,资金压力使学校把目光投向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随时调整。

  广东碧桂园学校是一所“纯”民办学校,由顺德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办。该校的成功得益于两点,一是挂靠

房地产,据说目前该校已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的一条龙教育体系,在校学生3500多人,其中碧桂园系列楼盘的业主的小孩就有1100多人,几乎占了1/3。业主的小孩在此就读,在学费上有一定的优惠。

  另一点是办贵族学校,其战略定位是“高收费、高投入、高产出”。程晋升毫不掩饰地说,碧桂园学校是一所“高收费”学校,学生每学期的学费在3万元以上。

  碧桂园学校的决策者认为,学校的功能“一石三鸟”,即积累了资金,聚了人气,增加了知名度。当时,碧桂园学校是“贵族学校”,每个学生要交纳一笔数目不菲的储备金。这对处于

宏观调控下的发展商无疑是救命的“甘泉”,碧桂园学校就为碧桂园的建设“套”回近2亿的资金。

  1994年初,碧桂园与北京景山中学合办碧桂园学校,4月份开始招生。原本计划招到600名学生就满意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有1300名学生报名。开学那天上千辆各款名车齐聚碧桂园。

  回想当年的招生盛况,一位碧桂园的老师不胜唏嘘。虽然番禺房地产的发展,番禺区教育滞后的问题暴露出来,这些买房者正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来的人和所谓的精英一代,他们对下一代的教育投资可谓不计成本。如果说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成就了碧桂园学校,不如说是投资者的眼光成就了碧桂园学校。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