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豪华养老惹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11:56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占有公办养老机构资源,而迫切需要社会福利支持的低收入人群难以分享。

  最近一段时间,一股大建豪华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的风气在全国不少地区蔓延:一方面是不少生活危困、急需享受社会福利的老年人排队等候进入为数不多的公办养老机构,一方面却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门面和政绩,把有限的资金用来建设豪华养老机构。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和业内人士的反对。

  公办养老机构攀比档次

  《瞭望》新闻周刊在调查时看到,一些地方投入巨资,建起了一大批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优良的公办大型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成为当地政府关心老年人的“示范性工程”。

  浙江宁波市由政府划拨土地100多亩,并出面协调市财政、市慈善总会、大红鹰集团共同出资1.67亿元,兴建了一座绿化占地率高达48%的国际化标准养老机构——颐乐园。

  浙江省绍兴市在市区西边投资近1亿元,建起了一座占地125亩、中心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绿化率达54%的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中心除了内设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老年公寓房258套、高标准的托老床位168张外,仅绿地就达40000平方米,另外还配套有6000平方米的公共活动中心,3000平方米的购物和休闲设施,1000平方米的餐厅和门球场、地掷球场和户外健身器械。

  在浙江萧山,政府拿出5000万元,兴建了一家示范性养老机构。绍兴县和嵊州县紧随绍兴市之后,相继决定由政府花巨资建设大型养老院。在嘉兴各县市,公办养老院更是争相攀比,一家比一家建得好。

  浙江省民政厅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浙江萧山、绍兴、余姚等发达地区新建敬老院的造价按每张床位数核定在5万~9万元之间,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7万~18万元。天津、上海、北京等地政府也纷纷兴建大型公办养老机构,一些机构不仅配备有中央空调、24小时热水,还配备了空气加湿、低速豪华电梯、紧急呼叫系统和吸氧装置。

  如此补贴让谁受益

  为了表达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这些高档养老机构虽然设施豪华,但却都不计地价和造价,仅按运营成本计价,有的地方甚至还收不抵支,需要政府每年予以补贴。而记者调查发现,按照现有运行模式,政府补贴是让有钱的老人受益。

  绍兴市社会福利中心在转让公寓房50年使用权时,总平均价为2200元/平方米,仅为当地商品房价格的1/3。宁波颐乐园带卫生间的套间最低仅每月900元,最好的房间一室一厅,带厨房和卫生间,收费也不过1800元。园长柯武恩说,这样的收费价格是根据园内日常的水电和人员成本开支折算出来的,在没有加入划拨土地的价格和1.67亿元固定资产的折旧的情况下,每年的收支大致相抵。

  柯武恩坦言,争相购买服务的人当中,大多是经济实力较强、且健康程度较高的城市低龄老人,而真正养老困难、无人照料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中低收入老人却无力购买服务。据统计,在颐乐园中,教师、医生、离退休干部和企业家、老板的父母等经济收入在社会上层的人群占到了绝大多数,有不少来自宁波周边的城市。

  《瞭望》新闻周刊发现,一些有自理能力的离退休老干部索性以颐乐园为家,领着丰厚的退休金不说,还把自己家里的房子高价出租,再用租金中的一部分支付养老院低廉的成本费用。

  公办机构亟待角色回归

  有支付能力的老人占有公办养老机构资源,而真正低收入、迫切需要社会福利支持的人群却难以分享。政府兴办高档养老机构所带来的效应,引起了不少老人的不满,一些专家也对此模式提出了质疑。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袁新立表示,社会福利事业的本意是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帮助和优待服务的社会制度,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其目的是为了扶危济困,稳定社会。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兴办高档养老院和福利院,使得入住高档老年公寓的人员在原本享受了应得的福利的同时,再来这里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超值服务,在事实上造成了社会福利享受对象的错位。这既违背了社会福利的本意,又造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

  浙江省老龄办主任黄永正说,目前迫切需要政府承担的,是一些社会困难群体的养老问题,而不是所有老年人。他说,政府首先应该解决的,是那些无人照料和无法自理的,却排着队苦苦地等候着的老人。有活力、精力,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可以通过居家养老的方式解决;有消费能力和水平的,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力量和民办养老机构来消化。

  向高档看齐的错位行为,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并在事实上形成了与民办养老机构的不平等竞争,妨碍了民办养老机构的正常运行。“同样的设施条件,因为无需承担土地和房屋折旧的费用,公办养老机构的收费大大低于民办机构”,宁波江北日湖老人乐园的投资者庄明华抱怨说,“在这样的不平等竞争下,我们又如何争得过公办机构?”

  新闻链接一

  政府建成高档老年公寓乏人问津

  600多元的民营养老院床位爆满

  目前,太原市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43.1万,而太原目前的养老机构和床位的数量却远远低于国家标准数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太原市建了一所目前为止该市最高档的老年公寓。

  半个月前,这座由太原市政府斥资4420万元建造的全省规模最大的老年公寓投入使用。半个月后,虽然老年公寓吸引了不少人,咨询电话也不断,但公寓中的234张床位上仍旧只有开业时的六位住客,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令人困惑。

  “从开业到现在,每天都会有很多的老人或是老人的子女打电话来咨询,但是还是没有人来入住。”太原市老年公寓副主任赵秀玲感慨地说。

  谈到老人们不来入住的原因,赵秀玲认为主要是目前在太原,乃至山西省的老人意识上还没有接受住养老院,观念上没有改变。其次价格也是一个原因,按照目前的规定,老年公寓最低标准是每月1250元,其中包含109元的服务费和195元的空调费,最高的标准是每个月1740元,当然这些价格里并不包含伙食费。即便现在该公寓正在打八折,但是一个老人一个月的最低交费仍需1000元。

  11月17日,记者又来到了太原市比较知名的民营养老院幸福家园老年公寓,见到了84岁的退休干部王老。他是一名高级会计师,退休以后经常义务为一些企业做事。记者问王老愿不愿意住条件更好一些的老年公寓,王老回答说:“这儿就挺好的,条件好的价格高住不起,我一个月退休工资才五六百,住这儿工资都不够,还需要儿女补贴一些。”而该养老院的负责人张院长表示,目前该院的百余张床位已经爆满,而且预约者还源源不断。他认为,虽然老人们来老人院最关注的是服务,但决定他们能不能来的还是价格,目前该院的最低价格只有600多元。

  新闻链接二

  德国奥古新诺上海打造顶级养老社区

  德国著名社会福利企业——奥古新诺颐养中心计划斥资近10亿元人民币,在上海打造一个顶级养老社区。

  德国奥古新诺看中的是上海养老市场的消费群,中心锁定的目标人群为:家庭管理资产超过10万美元的富裕家庭;上海的华侨;中国

留学生的父母和跨国企业外籍主管人士的父母。

  奥古斯汀居住养老模式起源于德国,目前,在德国已经建立了21家养老院,有近8000名老人在奥古斯汀找到了自己的家。奥古斯汀还在

慕尼黑等20多个城市均连锁经营。它在德国的消费群体是月收入1000欧元、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老人,但进入中国后,这一“服务宗旨”就悄然发生了变化——专门服务于极少数富人。奥古斯汀的名称虽然没有变,但性质已经“异化”。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水土差异使然。中国的富人群体具有强烈的顶级消费欲望,消费者数目虽然甚寡,但消费能力甚大。

  采访手记

  奢侈了,我们就幸福了吗?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反对意见占了大多数。大多数人认为,奢侈的顶级老年公寓,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巨大的土地面积。我们要考虑更多老人的利益,当他们需要进入养老院时,社会应该满足其要求,让他们安度晚年。豪华养老院的出现,势必将更多本该进入养老院的老人拒之门外,势必造成更大的贫富差异。

  据统计,在上海,中低收入的养老群体对收费不高的养老床位存在大量的需求。目前,上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260万,至2005年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有474家,养老床位总数达49529张,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9%。

  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床位一般达到老年人总数的5%左右,养老床位在上海仍然供不应求,尤其是每月1000元以下的养老床位。孙鹏镖表示,在外资和民营资本瞄准高收入老人群体的同时,政府和社会则需要采取更多的积极举措为中低收入老人建立更多的养老床位。

  大多支持奢侈养老院的子女们,花钱买的是一个心安。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照顾老人,送他们去养老院,又怕落得一个“不孝”罪名。奢侈的环境、奢侈的价格、奢侈的设施,很大程度弥补了他们感情上的“欠债”感。

  然而,调查资料显示:90%的老人不愿意住进养老院。他们要的,是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在养老院中,有60%的老人是从考虑子女的难处出发而入住。父母的爱,是天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他们理解儿女,不愿拖累儿女,主动要求住进养老院。

  在记者采访中,几乎所有的老人都说同样的话:“我愿意住进养老院,那里有许多朋友,也不寂寞。你们想我了就来看我,我不会拖累你们……奢侈,真没有必要。只要住得舒服、自在就行。”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