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劳工市场难请难炒的德国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 1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

  到今年11月,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已经上任满一年。不久前公布的德国失业率首次跌破10%的心理关(从年初的12%跌到十月份的9.8%,为2002年11月以来之最低)。随着德国经济复苏,年度财政收入将比预期多出200亿欧元。这可以算是默克尔政府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但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默克尔的步伐太小,德国的劳工市场及行业管制仍需大刀阔斧的改革。

  德国劳工市场问题的严重程度可以从一些大企业看出。11月上旬,大众汽车及德国电信相继发生高层变动,两大企业锐意改革的行政总裁均先后离职,举国哗然。按照德国政府有关规定,大型企业的监事会(supervisory board,相当于董事会)必须有半数成员为劳方代表,以便于“共同决策”(co-determination),其目的在于避免劳资冲突。这样做确保了重大决策不会不顾工人利益,但也成了企业重大改革的障碍。

  

大众汽车的前行政总裁彼彻雷德(Bernd Pischetsreider),不但反对公司为讨好工会而把外流的工序搬回成本高昂的本国工厂,还提出大幅裁员的计划。怯于工会势力,大众汽车的董事长近期只好把他请走。德国电信的前行政总裁利克(Kai-Uwe Ricke)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他年初提出了到2008年裁员32000人的方案,在8月份的赢利警告发出后,不得不再提出把45000名非关键部门的雇员分流以节省开支。然而,德国电信的监事会21个成员中有10个是工会成员,关注失业问题的德国政府也拥有32%的股份,这一建议无可避免地被否决,利克更是在11月12日辞职。

  事实上,德国的管制条例和劳工法规给工人职位设置了双重保障,一方面监事会上有工会代表否决裁员动议,另一方面,劳工法也确保长期雇员合约必须提供优厚的条件,最典型的就是失业保险金,劳工法规定这一比例是薪金的6.5%,比大部分欧盟国家为高。这样使雇主不愿开设新的职位。德国劳工市场的僵化相当明显,最近的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比较了不同国家雇佣工人的容易程度。结果显示,在175个国家当中,德国排行129,在就业问题上,属于“难请难炒”类。

  学者库勒(Stefan Kuhner)认为,德国也像法国一样,出现了“内外”两个劳工市场,一方面,以青年和低技术低学历工人为主“外部工人”只能获得短期雇佣合约,工作缺乏保障。另一方面,获得了长期雇佣合约的“内部工人”却待遇优厚,而且几乎不可能被解雇。德国政府的数据显示,从 2002年到2006年的四年间,德国“内部工人”的职位减少了超过100万个,“外部工人”的职位却增加接近100万个。

  从2003年开始,施罗德政府就鼓励企业提供低薪短期雇佣合约予那些长期失业者,以缓解失业。默克尔上台后计划把失业保险金从6.5%减到4.2%,刺激雇主提供更多职位。过去几年德国失业人口在500万上下,最新公布的数字是409万。但这新创造出来的几十万个职位含金量却相当低:大部分属低技术工种,多数还是短期合约。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德国失业率的降低有不少水分——失业者们不过从长期失业变成间歇性就(失)业。

  默克尔的改革主要受制于德国一些政治因素:一年多前施罗德政府面对的改革难题是他的社会民主党与绿党联盟在国会只有微弱多数,但他起码能团结左翼联盟提出大刀阔斧的改革动议,而现在的默克尔政府所倚赖的基民盟与社民党的左右大联盟却各怀鬼胎。社民党希望改革更温和,基民盟则希望改革步伐更大,于是政府得出的往往是折衷方案,常常未能达到改革的目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