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谁会成为零售银行市场上的领导者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2日 11:35 金时网·金融时报
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在这场国际化的角逐中,谁会脱颖而出,成为零售银行市场上的领导者,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缺乏竞争力的银行肯定会被淘汰出局,无论是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概莫能外。 中国的零售银行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虽然说从2004年起国内商业银行就普遍开始了向零售银行的转型,但今年年底可能才是真正转折点的到来。这是因为对外资银行全面放开人民币业务,将把中国零售银行市场的竞争真正推向白热化。 个人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业增长最具价值的部分。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经济正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人均GDP快速增长,从而形成了世界上最巨大的理财需求市场。从以往国有商业银行的引资,到最近花旗、法兴对广发行的重组且持续了一年之久的激烈竞争,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外资银行最积极、最看重、也最愿意付出溢价的部分就是个人银行业务。所以,在全面开放以后,有备而来的外资银行,凭借其全球性的品牌、先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规模经济的优势,在给中国零售银行市场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必然会促使竞争更加激烈,令市场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当然,在短期内外资银行不会对中资银行形成一边倒的竞争优势,外资银行全面介入零售银行业务还有待时日,但这个令中资银行“喘息”的时间不会太长。 在一个新兴业务领域与强劲的对手展开国际化竞争,是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但是,应当看到,零售银行业务对本土银行来说,最具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个性化、区域化的业务,相对外资银行,本土银行与客户的文化和价值观最接近,可以更好地把握客户理财的需求和偏好,加之具有的网络优势、先发优势,为中资银行的胜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和优势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竞争的利器,加快业务发展,尽快缩短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填补我国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空间,并在这一过程中凸显出两到三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成为零售银行市场上的领跑者,带动和提升国内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水平。 加快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从目前银行转型的现状看,进行体制、流程的再造,通过整合银行资源,尽快搭建一个好的个人银行业务平台,对应对下一步的竞争将至为关键。近两年,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蓬勃发展,信用卡“井喷”式增长。但是,产品有了,发卡量上去了,并不意味着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因为,你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否不断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可不可以给客户带来稳定高额的回报,关键都取决于银行是否拥有一个好的个人银行业务平台,它能够集中整合资源,把资源配置到业务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并针对市场作出最迅速和正确的反应。换句话说,就是商业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上有了良好的起步之后,管理必须随之跟上,以确保零售银行业务的成长性和稳定性。 国外银行实行零售业务事业部制十多年,被证明在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提高决策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十分有效。目前,国内个别商业银行也在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向流程服务迈进。而对于一家银行来说,如果真正要向零售银行转型,也必须加大在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构建一个能够承载重任的体制和经营平台,否则,商业银行所谓的战略转型很可能永远停留在口头上。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耗资巨大的、艰难的,但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实现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上质的突破。 加快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另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就是要迅速建立起品牌影响。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品牌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最近,花旗银行在上海推行了一个“客户推荐计划”的营销策略,做法就是让客户向身边的人推荐花旗银行,从而在尽可能广泛的人群中树立花旗的口碑。一个全球性的金融品牌尚且如此,国内银行更不能怠懈。在今天的国内市场上,一定有银行是最大的零售银行,但没有哪一家银行敢说自己是最好的零售银行;倘若在今后的国际化竞争中不能创建出自己的品牌,将很难赢得市场和客户。品牌依赖于服务。所以,大到银行的服务理念,小到银行办理业务是否迅速准确、收费是否合理、自动柜员机是否方便,都会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满意度乃至忠诚度,当然也都应是商业银行在塑造和提升品牌形象中不应忽视的细节。 在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前夜,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听到外资银行急促前进的脚步声。11月16日国务院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全面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必须是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后,立即就有多家外资银行表示了将分行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的意愿并已着手进行积极的筹备,目标直指零售银行市场。竞争的序幕已经拉开,在这场国际化的角逐中,谁会脱颖而出,成为零售银行市场上的领导者,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缺乏竞争力的银行肯定会被淘汰出局,无论是中资银行、外资银行,概莫能外。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