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厦门房地产市场走势分析与风险规避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6:15 《商务周刊》杂志
□文 何福龙(厦门国贸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厦门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分析 1. 关于供给 房地产供给主要反映在土地供给。从图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厦门土地成为了极为稀缺的资源。2002—2004年三年,土地供应量仅为3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尚不足一年的房产销售量,虽然其中有多数属于往年协议取得用地,但从土地需求角度来说,开发商资金的充裕与土地供给的不足带来地价竞争激烈,成本上升。2005年开始增加土地供应量,达300万平方米,但依然相对有限,其中包含了不少酒店、写字楼等地块。2006年明显加大了土地供应幅度,上半年(截至6月8日)公开出让土地已达3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部分配套商业)约255万平方米,特别是岛外土地供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从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供需矛盾,但岛内土地供给更为不足。 2.关于潜在需求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2005年厦门全市户籍人口153万人,比上年增长4.39%,人均住房面积21.4平方米,若以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较为舒适,人均住房面积25平方米为紧凑,则从舒适型角度来看,在不增加人口的情况下,全市有1315.8万平方米的需求量,从紧凑的角度来看,有550.8万平方米的需求量。以2005年商品住宅销量230.67万平方米计算,则市场的静态需求量应该还有5.7年。 如果按人口自然增长率计算,到2020年,厦门市人口将达到300万,若住房增量比例与人口增长比例一致,按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计,则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住宅的潜在需求量可以保证市场31年,在紧凑情况下,至少也有8.4年的潜在需求。以下结合收入,我们进一步分析厦门房产市场的有效需求。 3.关于有效需求(图表2,3) 从下页两张图表分析得出: 36万元以下房产有效需求量为56.22亿元,大于实际销量(17.79+4.49=22.28亿元): 36万-50.4万元有效需求量为38.71亿元,大于实际销量(16.45+12.97=29.42亿元); 50.4万-79.2万元有效需求量为29.86+18.25=48.11亿元,大于实际销量(32.61亿元); 79.2万-108万元有效需求量为11.98+5.53=17.51亿元,小于实际销量(23.69亿元); 108万元以上有效需求量为6.27+4.42=10.69亿元,小于实际销量为(17.95亿元)。 由以上收入房价分析可以看出,从最基本的需求面考虑,市场的总需求量(171.23亿元)远高于实际销售量(125.95亿元);分段来看,79.2万元以下住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具有较强的需求支撑,79.2万元以上住宅存在一定的例外。这是因为: 1)越是高收入阶层其收入水平统计所具有的误差越大(大量私营业主以及其他避税与灰色收入因素),因此需求同样带有一定的不准确性。居民储蓄余额年平剧增长幅度约为23.39%,而收入增长幅度仅为9.4%左右,消费性支出增长幅度8.35%,说明统计收入仍带有相当的缺口。 2)由于存在大量79.2万元以下房产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上79.2万元以上房产开始有两户家庭组合供房的局面。典型如独生子女的结婚,一家6人共同买房的现象。 2005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623.86亿元,以8%的住房支出来看,可以支付49.9亿元的购房首付款,由于二次置业以换房支付五成首付,则其置换前房产也需提供约五成首付,因此,以49.9亿元购房首付款即可撬动199.64亿元的住宅新房市场,则从储蓄存款余额的角度上说,市场总量需求也是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投资市场的需求也有所增加,适当的投资也有利于租赁市场的发展,可提供外来就业人员暂时无法购房的租赁需求,以10%—20%投资比例,则市场需求将增量17亿-34亿元。据市城调队抽样调查显示:200户城镇居民中,拥有2套以上房屋的有42户,其中28户在出租房屋。 二、房价的相关经济分析 1.关于经济增长——人均增长 从GDP与房价正相关的角度来看,1997-2005年8年间,房价的实际涨幅已达100%,其中近两年增幅达60%-70%,而GDP年均发展速度在12%-16%,人均生产总值增幅约在12%。考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的因素(公摊增加,居住改善等原因,按年2%-3%递增),则房价的年递增幅度应在9.27%左右。因此人均GDP这8年的增长速度与房价100%的增长结果还是比较符合的,但房价的增长空间已不适宜超过GDP增长速度大幅上升,未来房价的变动仍会符合GDP的变动(需剔除交易成本的增长因素,如税收等无形中带来实际房价的增长)。 2.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05年厦门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02亿元,相当于人均增加2.63万元,这可看作是居民生活中无形增值的一部分,则90平方米的3口之家增值7.88万元,以房价5500元/平方米为例,增值幅度达15.92%,与GDP的增长幅度也基本相符。 3.关于市场资金量 由于经济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带来货币增发、贷款增加、外资流入等市场资金量的增加,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房价高涨。当然,基于以上分析,房价的增长是有一定资产基础的,只是这部分资金增量更催化了房价的增长。 三、宏观调控政策与影响 1.土地供给 2004年、2005年严格的土地紧缩政策已经让市场有了明显的反应,供不应求的局面促进了地价的攀升,而原协议用地的开发商在地价提高以及土地获取困难的情况下,对仅有的少量土地采取一次赚足的心理,因此房价随之不断攀升。 今年厦门明显加大土地供应量,针对高档与普通商品房供给结构上的矛盾,未来将加大普通商品房或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的土地供给,当其推出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影响到商品房的供需市场,需对其供给量予以适时关注。 另一方面,政府也将加大廉租房的供应,并对原有公房租赁拆迁也采用异地租赁的方式,防止拆迁成本过高和刚性需求增加,通过鼓励租赁的方式以求改变人们的住房观念。该政策更多地在于社会保障性质,短期内对商品房市场影响不大。 再次,政府将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防止开发商囤地行为,这更多地影响到单个项目的开发进度与成本,当然短期内也会造成供给量增加的局面。 2.金融政策 与房地产有关的金融政策主要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按揭成数以及其他紧缩金融政策。 利率是市场调控最有效的手段,也是风险最高的方式,因此利率往往是小幅调整,逐步实现一个利率调整周期。就现有市场来看,利率仍有向上调整的空间与可能性,而另一方面,房地产贷款利率仍执行同期贷款利率9折的优惠利率,因此也还有一定的调整空间。 由于利率的调整带有全行业性,且风险较高,政策上较为谨慎,调息的过程也具有一定的跨度和幅度,不会一蹴而就。我们仍需密切关注利息动向,特别是累计利率调高幅度达2%时,市场将具有较高的风险。 提高按揭首付成数则是典型抑制需求的最直接手法。简单推算,按揭首付每提高一成,市场也将减少一成的需求量,若直接提高至五成,其辐射效应可能更大,观望氛围更为加剧。预计该政策可能根据高档房与普通房仍有所区分,即通过增加高档房按揭首付的方式抑制其需求。 由于该政策影响直接,短期内市场会有明显反映,有必要予以积极关注,对已预售项目采取加快购房合同与按揭合同签订、加快到款的方式防范,对于未预售的项目则需做出更准确的定位,同时做好销售周期可能延长的准备。从长远来看,该政策也必然不能持久,一方面按揭是银行目前最优质的业务,随着外资进入与业务拓展,中资银行不可能把这块业务拱手让与外资;另一方面,该政策不能与国际接轨,具有较强的行政性,未来必将回归市场化。 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提高,外资大量进入,已经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预计对外资的进入会由原来欢迎的态度转变为平常化,甚至一定程度上限制外资的进入,特别是限制进入房地产领域,或采取稳定汇率的政策。 3.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物业税以及增加交易环节税等。税收政策更多的作用是限制投机与投资,2005年已对投机行为有了一定的挤压,2006年更多地限制投资行为。 其他可能推出的政策包括各类行政政策,但由于非市场行为必将被市场所颠覆,故不作进一步深入分析。 综合以上,2006年的宏观调控目的仍然是防止房价过快增长,并对重点城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厦门是去年全国5个房价高增长城市之一,预计也将成为主要调控对象。本次调控更多地通过增加供给、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量,限制投资性购房,甚至抑制需求的方式,缓解供需矛盾与结构性失衡问题。应该说,调控希望房地产市场朝着理性的、持续的方向发展,避免行业的大起大伏。无论政策面如何调整,基于市场供需分析有利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市场,从容应对政策调整。 四、厦门面临的走势与应对 针对以上需求分析模型,预测未来5年厦门的住宅市场有效需求量如图表4: 结合2006年上半年土地出让中住宅建筑面积(部分配套商业)约255万平方米,根据现有房价,从总量上来说,尚不能满足2007年的住宅需求总量(236.9亿元)。但分量来看,普通商品房供不应求,高档房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未来高档房销售将进入较为缓慢的阶段。特别是一些普通高档房(即没有太大特色的高档房),可能被市场所弱化。因此,对于高档商品房用地的获取,主要目标考虑具有稀缺景观与资源的土地,避免高档商品房的竞争,同时建立自己核心产品与品牌,跳出同质化竞争。 基于以上,未来厦门房地产市场必然通过加大土地供给以缓和供需矛盾,房价增幅进入平缓,2006年受普通商品房供给不足影响,增幅可能仍将高位运行,2007、2008年增幅预计会有所回调,低于经济增长幅度。 从长远来看,房价的增长会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发展,由于房价近三年的增长幅度太快,超出GDP的增长,虽具有一定的补涨因素,但持续高增长绝非行业之福,因此,政府的宏观调控也需要把房价增幅降低,促进行业持续经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