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国美吞并永乐:能否实现规模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1日 12:03 金时网·金融时报

  备受关注的国美收购永乐案终于尘埃落定。日前,国美电器宣布,国美以52.6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中国永乐。国美收购永乐使得原本以国美、苏宁、大中、永乐四方为主体的竞争平衡遭到破坏,国美和永乐合并后将产生寡头垄断。那么,国美收购永乐的背后,是整合行业资源,还是谋求寡头垄断?

  以国美电器为代表的家电零售连锁业,对我国家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功不可没。然而,“国美模式”在业界颇受争议。“国美模式”就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实现快速销售,最大化地占领市场份额。媒体报道显示,国美电器的大部分利润,并不是来自于通常的销售环节,而是来自于上游供货厂商的销售“返利”。国美电器的财务报表也显示,向供货商收取的进场费、广告推广费等“其他收入”,占据了公司利润的很大比重。

  名目繁多的费用、久拖不还的货款,在让顾客享受低价商品、商家坐收滚滚财源的同时,却让厂家叫苦不迭。国美以低于厂商定价的方式推动销售,产生的亏损甚至要厂商弥补,厂商怨声载道。对此,黄光裕和他的国美电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今年下半年以来,黄光裕一改往日的强硬态度,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向生产厂家“示好”,表示要让厂家也有钱赚,要实现双赢。而在收购永乐后的宣传中,国美电器甚至将改善厂商关系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生产、流通、消费、投资,这四个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循环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产业就要受到损害。国美收购永乐,将使门店总数达到800家,年销售能力接近800亿元,合并后的新集团将继续巩固其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地位,并努力在2008年进入

世界500强。可以说,新集团在业界“老大”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了,但作为业界“老大”,既要享有其规模效应带来的权利,又需履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义务。

  近几年,国内连锁渠道门店数量的快速扩张,出现重“量”不重“质”的倾向。目前,中国整个家电连锁销售行业“规模而不经济”的问题突出,这个问题在国美身上表现明显。国美电器2005年的公开财务信息显示,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管理效率的一些关键指标并不乐观,其基础盈利能力指标从2004年的12%下降为2005年的9%;总资产收益率从11.35%降为8.30%。成本费用则呈现居高不下且略有上升的势头,扩张后公司的资产经营管理效率也出现下滑,存货周转率从8.8降至6.6,销售货款回收天数从18天延长至26天。

  面对“规模而不经济”的问题,今年以来,许多企业开始修炼“内功”,而国美依然在规模扩张的道路上狂飙突进。专家认为,连锁行业发展“规模不经济”,表明外延型扩张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专家提醒,对零售渠道“通路利润”的依赖、人才和内部管理的薄弱是国美未来发展的最大瓶颈。

  显然,国美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国美电器称,新集团成立后,将从价格战转变为价值战,从原来“规模-发展-效益”调整为“发展-效益-规模”,尽快实现产业发展的差异化进程,建立新的行业秩序,改变目前行业高成本的竞争,推进行业健康发展。国美电器将采取诸如将厂家促销员逐步转化为商家的营业员、集中提供准确的终端信息,协助上游厂家研发和生产计划的科学性等重要举措。

  连锁企业的目的是整合行业资源,通过渠道资源的整合,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增大制造企业利润空间。从长远来看,连锁企业合并将给行业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机遇。但如果连锁企业是谋求寡头垄断,那么,就不可避免出现“规模而不经济”的现象,这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