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股权转让应避免三种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17:40 上海国资

  出资人之间的资本融合,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股东之间的互相信任

  沈立群/文

  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资合与人合性质兼有的公司。出资人之间的资本融合,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股东之间的互相信任而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然而,这种资合与人合并存的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股东转让股权、退出公司的情形会经常出现,转让股东与其他股东在股权转让问题上的矛盾也就接踵而至。由于对《公司法》有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规定存在理解上和适用上的偏差,个案的纠纷时有发生,甚至陷入进退两难、资分人散的尴尬境地。

  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尴尬

  其他股东既不同意转让,又不购买该转让股权,是转让股权的股东难以实现退出公司目的的尴尬之一。《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事实上,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会打破原有股东构成的格局,造成新股东进入公司的状况,而新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相互信任的关系。所以,为了维持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因素,《公司法》以强制性的规范,确立了其他股东对股权转让的知情权和行为权。

  股东要摆脱转让股权的尴尬境地,就必须依法定程序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股东应当就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并征求同意,以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和行为权。其他股东的答复意见应当是同意转让或不同意转让。

  同等条件下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尴尬

  对优先购买权无条件行使的误解,是股东转让股权的行为受到过分制约的尴尬之二。《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还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这是对在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转让股权的情况下,作为原有股东享有的法定权利的规定。但是,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是有条件的,即其他股东愿意以股东以外的人所出的条件购买该转让的股权。

  转让股东要解除尴尬的制约,就必须合理地认定同等条件。同等条件的认定,一般以出让股东与受让人确定的转让价格为准,但还包括基于出让股东与受让人之间存在的合法关系(如双方之间存在投资关系、业务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或特别约定(如承诺承担公司债务、引进项目、对公司进行增资等)等因素而确定相关交易条件。

  股权转让导致“资分人散”的尴尬

  从资合、人合到“资分人散”,是股权转让出现不良后果的尴尬之三。多元投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该公司的其他股东转让其全部股权,其后果是股东人数减少,并且股东间的出资比例发生变化;向公司的其他股东转让其部分股权,其后果是股东间的出资比例发生增减的调整。因此,公司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都不会有新股东的产生,其他股东已有的资合人合的伙伴关系不会受到影响。而股东向其他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将对公司的股东构成带来新的“变量”。

  要避免出现“资分人散”状况,就必须兼顾资合人合的公司特性。转让股东在履行通知义务时,应当在征得其他股东同意转让的前提下,就受让人的资金实力、财务状况、管理能力、商业信誉等条件和要求达成共识。这样做,既能够兼顾公司存续的资合人合性,也能够保证股权转让的安全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