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东盟 不可忽视的大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14:40 解放日报

  出现贸易逆差不奇怪,这只是两地经贸合作中的一段小插曲———

  这是一个与我国山水相连的地区,这是一个拥有5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这是一个持续以每年5%以上速度递增的新兴经济体,这是一个与我国携手在2010年前建成自由贸易区的合作伙伴。东盟大市场就在家门口,上海企业岂可忽视。

  首次代表中国成为“魅力之城”的上海,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简称东博会)上成为各国观众追捧的“明星”。

  然而与前两届东博会相比,今年上海企业的参展情况却多少有些令人难堪。首届东博会,上海参展企业68家,去年减至53家,今年更跌至34家。这一情况,显然与上海和东盟之间经贸合作持续升温的现状有些不协调。

  合作升温有隐忧

  上海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关系,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2002年,我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前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签署后,上海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得更快。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上海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从50.26亿美元升至219.99亿美元,增长3.38倍,超出同期上海外贸进出口增幅132个百分点。2001年,上海与东盟贸易额占当年上海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8.25%,而去年已升至11.81%。如今,东盟已成为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上海在全球的第四大贸易伙伴。

  然而,上海与东盟经贸关系持续升温的同时,也有隐忧,这就是贸易的不平衡。2001年,上海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逆差7.22亿美元,而去年已跃至72.97亿美元,4年增长9.1倍,远远超出同期两地贸易增长3.38倍的速度。2001年,在上海贸易逆差来源地排行榜上,东盟只排在欧盟、我国台湾省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位,但去年已升至我国台湾省之后的第二位,今年1月至9月则以60.89亿美元的逆差额荣登榜首。

  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出现贸易逆差不奇怪,这只是两地经贸合作中的一段小插曲。上海进口额多,说明上海对东盟商品有需求,而上海商品出口少,表明上海企业开拓东盟大市场的努力程度还不够。

  市场难进有原因

  东盟10国拥有5亿多人口,近年来经济以年均5%以上速度持续递增。按理说,这个大市场对上海商品应该具有越来越大的“胃口”。但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目前上海和东盟的贸易商品结构,排在首位的是电子产品,这一情况和我国与东盟贸易的商品结构是吻合的。然而,进出口电子产品的主体不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是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这是因为如今的跨国公司,已在全球设置了各自的产业链,对其在东盟国家和中国(包括上海)的生产基地给予不同的定位和分工,如在泰国、马来西亚生产零配件,然后运至上海加工组装。从近年来上海与东盟之间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看,上海从东盟进口的商品多为电子产品的零配件,当然橡胶、天然气、农副产品等商品也不少,而上海出口商品虽然增长也很快,但与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大批量进口商品相比,其差距日益明显。

  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和不少东盟国家比较相近。同样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东盟国家非常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其竞争优势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且出口依存度都比较高。由于存在竞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包括上海在内我国商品对东盟国家出口,上海一些企业因此对东盟国家出口积极性不太高。

  除新加坡外,东盟多为发展中国家,但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事实上,不少正加快发展的东盟国家,对上海出口商品尤其是机电产品还是欢迎的,但对上海商品的价格、质量等还有一个认识过程。上海建材集团总裁徐尧湘说,目前东盟多数国家人均收入不高,尚难接受我们商品的价格。上海华蓬防爆科技公司生产的化学防爆装置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成为国内少数几家通过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认可的企业,但一些东盟国家客商因从未使用过,对其商品质量心存疑虑。

  勤耕耘才能有收获

  东盟10国是上海的传统出口市场。早在改革开放以前,东盟(当时称东南亚)就是上海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只是这20多年来,相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上海对东盟的出口规模稍稍小了些,但发展速度并不慢。2001年,上海对东盟出口21.52亿美元,去年增至73.51亿美元;4年增长2.42倍,而同期全市外贸出口增长2.28倍。

  开拓东盟大市场,商品质量是生命线。上海三强工程技术公司是一家颇具实力的食品、化妆品机械制造商,销售部经理朱海敏介绍,10年前,越南等东盟国家对包括三强公司在内中国产品不屑一顾,认为中国产品水平、质量不行。然而,三强公司通过多年为强生、宝洁、三得利、雀巢、和路雪等跨国公司在华企业提供配套生产流水线并得到认可,东盟国家企业终于渐渐认可三强公司的商品水平和质量,订单也不断增加。

  市场要靠培育,要耐得住寂寞,一旦机会来了,过去培育市场洒下的汗水终究是有回报的。在东博会展馆内,振华港机办公室主任董恒瑞说起这样一件事,过去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港口买的都是发达国家企业生产的港口机械,振华港机产品几乎进不了这个市场,然而振华港机开拓市场的努力没有停步。近年来,世界航运市场风云突变,掌控国际航线的跨国大型船公司往往以港口机械陈旧、装卸集装箱速度太慢为借口,不停靠某个港口。这么一来,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港口赶紧淘汰旧港机,这就为振华港机创造了很好的市场空间。短短4年,振华港机出口东盟的港机金额已达2.2亿美元。

  想当年,包括上海在内我国民众购买国外钟表、首饰、时装、鞋子、箱包、化妆品和心脏起搏器、药品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今天,这一购买群体人数不知增加了多少倍。同样,今天东盟一些国家对上海商品进口不多,但随着这些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持续增加,明天上海商品的出口定会“水涨船高”。不过守株待兔是等不来那一天的,机会永远属于辛勤耕耘的人。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