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WTO过渡期结束使中国金融业面临新挑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徐明棋

  WTO过渡期结束,对中国的金融业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全国而言,进一步的开放将使中国金融业进入一个真正的竞争时代,中国金融机构将面临诸多挑战。而对上海而言,开放的影响早已先期而至,全面开放带来的将是金融业发展的更多机遇。

  今年是中国加入WTO承诺市场开放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中国所承诺的市场开放中,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是最具有影响的开放。随着今年12月11日银行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外资金融机构将被 允许享有国民待遇,从事绝大多数人民币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将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尤其是上海的金融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中国金融体系将发生重要变化

  根据我个人的判断,起码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金融体系将发生重要的变化:

  1、金融机构的改革步伐将加快。为了迎接外资金融机构享有国民待遇后展开的全面竞争,中国金融体系在后过渡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更是紧锣密鼓,不断推进。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有3家完成股份制改造,建行、中行、工行已经分别在香港和内地上市。

证券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在探索吸引外资进行重组的路径。可以预见,以增强和完善公司治理为核心的国营金融机构改革的速度在过渡期结束后会提速。为了完成做强中国境内金融机构以应对外资竞争的设想目标,尽管存在着诸多的质疑,外资参股中资金融机构的步子不仅不会停顿,而且还会加快。

  2、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加剧。短期内,外资金融机构虽然在数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无法与中国金融机构相提并论,但是外资金融机构享有国民待遇后展开的全面业务竞争所带来的竞争氛围和竞争格局,将使得国内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了的相互竞争进一步激烈化。观念的变化和机制上的改革也会促进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也会加剧竞争,那就是外资金融机构在混业经营上的优势必然会带到国内金融业务的竞争中。与国内已经存在的金融集团混业经营活动相交织,金融业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重大的变革。这一趋势早已显现,争取高端客户和重要客户的冲动在各类金融机构中方兴未艾,未来几年则可能进入白热化阶段。

  3、金融监管的任务将加重。竞争的加剧一方面会使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会增加金融风险。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将凸显,监管机构的能力将面临挑战。外资金融机构的全面进入和拓展,将使得传统的行政性、指令性监管效率下降,合规和法律性监管以及审慎性监管将成为主要的监管方法,而这都将要求监管机构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的技术水平。在进一步开放外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市场准入和经营范围的同时,中国实际上也不得不扩大资本市场交易的开放度和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程度,与此相适应也必然要改革现有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这两个方面的改革正在同时推进。这又会增加金融风险的“敞开口”和金融风险积累的可能性,使监管的难度和任务加重。

  4、国际金融市场对国内的影响将加大。通过外资金融机构的中介和业务联系,通过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机构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活动,还通过不断开放的资本市场和外汇交易活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信息,利率、汇率和股市波动将对国内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迄今为止,中国的金融市场在相当程度上还是隔离于国际金融市场的,但是,进一步开放,尤其是开放本身带来的金融活动主体判断和预期的改变,将把外部的冲击直接传递给国内市场。各种金融价格指标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效应将会出现,并日益增强。

  上海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对上海而言,由于其独特的金融中心地位和事实上领先于国内大多数地区的金融开放度,全国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将使上海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1、更多的金融机构将积聚于上海。上海事实上已经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外资金融机构享受国民待遇后要扩大在华业务和规模,就必然会以上海作为向其他地区拓展的基地,因此上海将积聚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这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极其有利的。相应的资本市场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措施也会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业务营运中心,使机构的积聚程度进一步提高。

  2、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将使上海的金融业更加繁荣。金融机构积聚和金融业务竞争的加剧,必然会增加各种金融活动的频率,金融交易量和金融交易的范围都会进一步扩大。这会使上海金融中心的形态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3、外资金融机构将向上海以外的周边地区展开横向拓展,从而带动整个上海金融对外扩散的效应。金融中心的基本形态是机构积聚,而金融交易和资金流向外扩散。由于中国迄今为止尚未完全改革的计划金融特点,使得横向的金融流十分不畅,尤其是信贷资金的横向配置受到种种行政性的障碍制约。外资金融机构享受国民待遇以后,在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作为在中国的区域性总部进行横向融资和资金调度的动力和需求就十分迫切,而他们进行横向资金调度的活动基本上难以被行政性的障碍所阻隔。这就会在客观上打通横向的资金积聚和扩散渠道,为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奠定基础。国内金融机构为了竞争的需要,在外资的带动下,也必然会跟进,跨区域横向的金融活动就会不断发展。

  4、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将带来更多的溢出效应。到目前为止,国内的金融创新活动基本上都是由外资金融机构发动领衔,大多数新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都是由外资金融机构率先推出。外资金融机构获得了更宽的经营许可后,必然会加快金融创新活动已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他们的创新活动必然会带动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积极性,从而出现竞争性的金融创新互动。这将提升整个金融业的经营效率,繁荣金融市场。上海作为整个外资金融机构最集中的金融中心,也必然成为金融创新活动的试验地,成为引领全国金融创新的基地。

  金融发展也将面临新挑战

  我们也不能忽视WTO过渡期的结束后,上海的金融发展也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1、金融监管将面临新的挑战,风险控制将变得更加重要。从全国而言监管变得越加重要,上海就更是如此。由于金融机构积聚程度高,金融风险的积累程度也必然相应增高。任何一类甚至一个主要的金融机构的问题,都可能在市场化的条件下演化成金融动荡,甚至是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金融中心的金融监管将是全面开放条件下上海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2、国内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将遭到外资金融机构的侵蚀。外资金融机构更多进入,必然会更多地侵蚀原来国内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国内金融机构的活力,在进一步的金融开放中实现内外资金融机构的共同发展,将成为政府和国内金融机构共同面临的课题。在加快国内金融机构改革的同时,政府宏观上的调控和战略决策也将变得十分重要。要避免急功近利式的改革和损害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改革措施出台,更要避免简单的以市场换管理或换“机制”的改革措施。

  3、上海原先具有的开放实验区的先发效应将减少,综合配套和政府服务将变得更重要。外资金融机构享受国民待遇后,内外资金融机构的差别尽管不会消除,但会缩小,进一步有待于开放的金融业务和范围也将缩小。这样,上海,尤其是浦东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的实验区的先发效应也会减弱。上海通过特殊的金融开放政策来推进金融业发展的途径也必然会在这一大背景下减少。但是,金融业的发展不仅涉及金融业本身,相关的其他领域,比如人员流动、

房地产、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措施也很重要,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和法制完善程度对经营信用的金融业而言尤为重要。因此,上海要通过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契机,在为金融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条件上提供激励和服务,争取在过渡期结束后获得金融业的突破性发展。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