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短期宏观挑战可驾驭 经济结构改革待推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10:26 金时网·金融时报

  在中国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之时,世界银行11月14日在北京发布了最新《中国经济季报》,对第三季度经济进行了评述。报告指出,在市场供应增长基本与需求一致的情况下,中国的短期宏观经济失衡主要是外部失衡,即急剧上升的贸易盈余。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政府希望实现降低投资增速,从效率的角度出发是可取的,但如果没有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则有可能加剧外部失衡。“这些考虑使得在已采取降低投资增速措施的同时采取促进消费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继续减少流动性有必要

  虽然政府的

宏观调控初见成效,但郝福满认为,导致紧缩措施出台的问题——投资增长过快、某些行业(包括
房地产
)的产能过剩和过热、货币政策过松,以及形成不良贷款的潜在可能性仍未完全缓解。同时,贸易盈余的大幅上升正在加大货币政策的难度,并导致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且,在消费增长速度不上升的情况下,投资增长率的下降可能会导致贸易盈余的进一步扩大。“如果没有配套的扩大消费的措施,进一步出台新的宏观经济紧缩重大措施不是很合适”。他认为,虽然宏观经济风险看起来是可以驾驭的,但继续减少流动性仍很有必要。

  根据上述《季报》,中国需要进一步收缩银行系统流动性的原因是金融风险依旧存在,而且信贷的过度扩张在未来可能会带来问题。非外国直接投资资本的流入明显减退为紧缩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尽管这些流入仍不容忽视。除了购买外汇所导致的流动性增加,金融部门的结构性变化也在推动M2增长。同时,短期内因年底将至政府四季度加快支出也会导致流动性增加,可能需要央行做出更大努力,加大央行票据的发行力度,以抑制储备货币的增长。目前汇率围绕升值趋势具有一定灵活性的政策可能会带来有利的支出转换效应,构成受欢迎的双向风险,从而阻止投机性的资本流入。

  主要挑战是实现经济再平衡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主要挑战是实现经济再平衡。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季报》主要执笔人高路易说:“高投资增长和增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加以解决。解决造成高投资的根本原因,可以通过改善对

能源、资源、土地和环境危害的定价,提高利率,通过改善公司治理和制定国有企业分红政策来减少国有企业的利润留成,以及减少对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激励来实现。”实现经济再平衡意味着,生产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更多地依靠内需,实现更公平地共享增长和更具环境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促进经济再平衡,还有助于解决贸易盈余大幅上升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是中国短期内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挑战。报告指出,在这个方面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是降低增值税退税和对能源密集型产品征收出口税,但报告认为这些措施在解决老的扭曲现象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扭曲。

  外部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

  展望未来,世行报告认为,宏观经济前景依然有利于经济增长。在外部环境方面,尽管世界经济仍存在一些风险,但软着陆的前景被大多数经济学家所预期。同时,中国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温和放缓,全球增长放缓将促使中国整体经济活动降温,并减少经常项目盈余。在国内方面,基本条件仍然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世行预期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在10.4%左右,2007年略放缓至9.6%。

  如果外部环境特别是美国经济状况恶化,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银行东亚与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卡拉斯通过视频连线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由于中国经济规模和经常项目盈余很大,其经济增长能够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导向型,即使出口下降也不会使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事实上,很多分析家都认为,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来说是一种很健康的方式。

  金融时报 (2006年11月15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