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储蓄偏好转变动向值得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5日 1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特约撰稿 左小蕾

  央行日前发布了最新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10月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7.1%,增速比上月下降0.3%;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6.3%,增速比上月增长4.2%。新增短期贷款减少705亿,中长期贷款增加838亿。银行存款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降。

  新数据显示出一些新动向和新问题。

  储蓄偏好有转变迹象

  首先,持币愿望增加。M1(包括活期存款和现金)较M2(主要是定期存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显示人们有改变长期的定期存款的行为,选择持有现金和活期存款。货币理论认为,这种转变是“投机”动机使然。主要原因应该是投资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利息收益,钱定期放在银行的机会成本增加,人们会放弃低风险的利息收入转向高收益的“投机”机会。所以M1相对M2的大幅增长,应该与更多的投资机会,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恢复,大盘蓝筹股上市引起的资金集聚效应有关。随着更多的金融产品问世和其他的投资机会增加,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M1相对M2增长幅度较大的状况可能更显著,持有货币使资源移动更灵活的愿望可能逐渐越来越大。

  其次,储蓄偏好转变。央行宣布,银行存款10月份出现五年来第一次月度下降。这个变化至少显示了多年的“储蓄偏好”有可能发生转变的动向。这一新动向主要与投资机会的增长有关系。因为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同比增加182%。存款减少后的流向主要应该是证券市场。

  当然我们要密切关注消费水平是否有所变化来进一步判断存款下降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如果对消费也有一些影响,投资增长模式向消费增长模式的转移可能迈出了第一步,这是我们希望推动的变化。当然10月份央行数据显示的储蓄偏好转变是否是趋势性的变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存在

  我们也注意到一个问题,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事实上,流动性可能只是转变了一种形态,从定期存款转变为活期存款的形式而已。虽然这种转变有利于过剩流动性的吸收和疏通,但是并没有改变流动性过剩的现状。

  另一问题是,银行与政策博弈的因素仍然存在。数据继续显现货币政策的作用,M2和M1呈现平稳增长。新增贷款的温和增长,中长期新增贷款甚至有所下降,这无疑是前期宏观调控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各商业银行前半年的新增贷款的急速飙升,虽然10月份的新增贷款情况有所缓解,我们还是有些疑虑。

  从不合理的短期贷款与长期贷款的结构上就可以看出些端倪。保持中长期贷款实际上是延续投资,只要政策稍许宽松,周转性的短期贷款迅速恢复,一些项目马上可以重新启动或加速运转,投资力度又重新加大。这种体制的问题,已经使投资形成“前半年快后半年缓”周而复始的行为,也使干预性很强的宏观调控付出“规律”性的成本。如果数据显示的平缓隐含银行的这种体制因素,这种体制的改革就非常重要。否则明年开年,我们可能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宏观调控。

  至于央行的下一步政策,虽然流动性问题仍然存在,但是年底和春节是季节性的货币需求增长的时期,流动性应该不会造成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果没有特别事件影响,央行近期可能不会有进一步的紧缩政策。

  货币数据的新动向对资本市场应该是有积极正面的影响,特别是增加资金流入。持币愿望增加使资本市场的资金会更具流动性。存款下降也不排除部分存款转而投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面对良好的宏观大环境,但是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要格外注意盲目性。

  (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