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背后的图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3:55 第一财经日报

  岑科

  一家纺织工厂机器轰鸣,生产线川流不息,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它的主人是否知道,这些产品最终换来了什么?

  谜底就在北京成方街边上的央行大楼里。在这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内,存放着数以亿计的美元债券和人民币票据。这些债券和票据构成了中国商品和居民存款源源不断流向美国的通道,也汇成了一条日益令人不安的经济悬河。

  11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1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的出现,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失衡与汇率变动问题的关注。

  自从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势不可挡,那些用于购买中国商品和到中国投资办厂的美元,远远多于中国居民和企业对外消费和投资的需要。其结果,央行不得不把多余的美元从市场上买走。否则,它将面临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自动升值的结果。

  央行的购买行动为中国资本流入美国搭建了一条通道。一方面,央行将购入的美元大部分以债券形式投资于美国,形成外汇储备。另一方面,它在国内发行了大量票据,用以支付

商业银行上交的美元。这些票据的实质是央行对国内居民和企业的负债。所以,针对如何使用中国外汇储备的建议,Michael Pettis教授在《华尔街日报》上指出:中国外汇储备并非一笔可被慷慨用于政策性项目的意外横财。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也表示:“其他机构要用外汇储备,需要拿人民币将外汇储备买去,不能无偿划拨。”

  在中国庞大外汇储备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幅图景: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生产能力日益提高,外国人纷纷拿着美元购买中国商品,并进入中国投资。但中国人得到这些美元后,并不用于进口商品,而是把它们再送出国外,借给外国人花。如此反复,这笔债务越来越大。

  在这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国人借钱给美国人花,而在于这种借贷不是通过市场自发形成的,其配置效率和可持续性都要打折扣。

  除了使经济增长可能变为“纸上富贵”,外汇储备的增加还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被压制在市场均衡水平以下。那些相信市场必定恢复均衡价格的外国投资者看到了获利的机会。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了一个最新例子:一家位于爱尔兰都柏林、名为“Shanghai Vision”的基金公司,提供一项投资上海物业的计划,吸引了伦敦金融城数以百计的银行家、分析师和交易员。这些投资者相信:人民币总有一天要升值,购买人民币资产越多越好。

  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只要相信人民币被低估,外国人对中国商品、

房地产以及企业股权的购买就会超出正常水平。这是过去三年间中国投资增长屡压不止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隐患。可以预计,如果人民币不以合理、适当的方式上升到均衡价格水平,伴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的投资过热还会重演,而过热的投资往往是经济泡沫的催生物。

  (作者信箱:cenke888@163.com)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