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尔森的强硬只是姿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15:32 深圳商报

  再过13天,53岁的英国人曼德尔森出任欧盟贸易委员将满整整两年。在过去的两年欧盟首席贸易代表生涯中,“中国”一直是曼德尔森工作的中心词,包括此次的访华行程,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来中国为日益升温的中欧贸易关系直接斡旋。

  与前三次访华相比,外界普遍认为曼德尔森此行的面部表情有点冷。来中国之前,曼德尔森曾向欧洲媒体许诺,要在与中国谈判中采取强硬路线。果然,7日他在清华大学的主题演讲中一面对中国的成就高调评价,另一方面话音中却对中国提出了种种要求。有媒体评论其态度时称他“放出硬话要求中国开放市场”。

  曼德尔森此次访华的背景,是近来摩擦迭起的中欧贸易关系。一个月前,在曼德尔森的极力推动下,欧盟第四次表决时终于以微弱票数勉强裁定中国皮鞋倾销成立,对中国皮鞋开征为期两年16.5%的

反倾销税。再上溯一个月,欧盟把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正式摊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评判桌上,要求WTO成立专家组进行审理。

  由此看来,曼德尔森的强硬绝非一时意气,他的态度传达出欧盟对中欧贸易关系定位的悄然改变。2003年10月,欧盟一份对华政策文件上的关键用词还是“接触”,而上个月欧盟发布对华政策文件中措辞已改为“伙伴”。曼德尔森此行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力求为中欧即将启动的《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打开局面。

  这一改变的背后,是中欧经贸关系格局的巨大变化。近年来,中欧双边贸易方式从以前单纯的贸易往来,发展成双向投资、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多方发展的格局。到2005年,中欧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173.1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欧贸易顺差不断拉大,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就达到623亿美元,全年如无意外将肯定创下历史新高。

  正是中国在欧盟全球贸易版图中的权重变化,促使欧盟开始正视中国这个本世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正是与中国贸易关系的紧密,放大了欧盟对打开中国市场的需求。无论是此前种种贸易战,还是强硬的外交姿态,既是出于应对贸易逆差带来的政治压力,也是为要求中国放开市场讨价还价而增加砝码。

  可以想见,当现实的利益诉求日益凸显,以“强硬”姿态在伙伴关系之上谋求更多利益将很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欧盟对华贸易关系的主要基调。曼德尔森的话音,也向中国企业释放出强烈信号,必须要对未来中欧可能出现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早作准备。

  但是,强硬并非总能产生如愿的结果。去年的中国鞋压港问题,强硬的曼德尔森最后发现自己并不能代表欧洲,至少欧洲的商人喜欢货美价廉的中国货,至少欧洲的老百姓会算出因为中国制造而省下的生活费。强硬,有时仅仅不过是个姿态。

  作者:李胜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