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外储与全球反贫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9:5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吴铭

  上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经正式突破一万亿美元。从尚负外债的1980年到拥有万亿美元储备的现在,中国花了26年。这当然是改革开放成就最直截了当的说明。现在中国的经济首脑和智囊甚至要为如何管理这份巨额储备而费尽心思。

  一位叫杰弗里·加滕(Jeffrey Garten)的美国人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为中国的万亿储备提出了一个方案,说中国可以从外汇储备中拿出1500亿美元设立一个捐赠账户,以其收益用于支持全球反贫困事业、防治艾滋病以及开发能源和环保新技术等等。这位美国人曾经担任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去年刚卸任;他在克林顿第一任期内也曾担任国际商务助理,亦是尼克松时代的白宫国际经济政策顾问,还在福特和卡特政府任职,算得上美国民主党的重要经济智囊。

  国内舆论对这番建言颇有微词,或者认为这反映了西方人士的妒忌和不安,或者不满他批评中国“更热衷于尽可能向世界索取,而不是回报”。加滕这种批评当然低估了中国长期以来对第三世界兄弟国家的支援。

  不过,就事论事,加滕的思路有一些启发性。拿出

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不一定非要达到加滕所说水准)来支援全球反贫困事业,比如进一步加强支援非洲的力度,值得考虑。中国如果拿出部分储备支援全球反贫困,可以料定不会是企图霸业的“马歇尔计划”,而会是巩固和扩大传统朋友关系的道义事业。因为中国不图霸业,也无称霸之心。中国外交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为自己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提供最有利的国际条件。中国要冲消各种充满敌意的阻滞,保障自己的独立发展,首要的重点即是争取第三世界国家的理解和支持,发挥联合国体制的作用。有了这个基础,中国才能更好地参与全球市场,增强经济实力。

  要巩固这一政治基础,要巩固联合国体制,善于在联合国发出中国的声音,中国就必须和第三世界国家讲朋友的道义。尽管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们眼里往往只有市场,似乎外交就只是做生意。但是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无论就传统而言,还是就未来而言,即使以市场关系为基础,但都超越了单纯的市场关系。

  对于中国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包括经贸关系,国际上有人怀疑中国会依美欧的老例对非洲等地进行经济殖民,那是因为他们过分受到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思维的宰制。但是中国有机会超越这种历史局限,超越的要点就在于让朋友之义的政治高于唯利是图的市场。这也是最近北京召开“中非论坛”这一中国外交史上大规模国际会议的基点所在。这绝对不止是一个经贸盛会,朋友高于一切,这不仅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时期互

相声援留下的传统,而且是今天非常自然的诉求。

  尽管人们惯于以经济的手段去考虑如何缓解外汇储备(如通过提高农民工社保来延缓外汇储备速度的增长),但在分流外储方面,或许还存在更多可能。无疑,市场时代的中国外交会直面一个难题,即国家目标与企业目标非同步性的关系。如果考虑从外汇储备中划拨一部分用于全球反贫困、支援兄弟国家,以更长远地谋划与兄弟国家之间的友谊,或许也是一种思路。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