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安与破窗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2:56 第一财经日报

  苏晶

  在管理中,有一句话经常被提及,叫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国内许多城市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如何走出这一困境,需要管理制度革新,更需要城市管理者更多的创造性思维。

  当前,中国一些城市存在管理和治安不容乐观的现象。比较典型的如广州,近几年比较猖獗的“飞车党”,恐怕已经到了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地步,并且,这股势力有向北方城市蔓延的趋势,前不久,北京就出现了类似的犯罪事件。

  深究其因,广州在治安上的确有不少问题,但这绝不仅是治安问题,“飞车党”是治安混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其原因在于城市管理。在治理这类问题时,有关部门喜欢通过一轮接一轮的“严打”来起到威慑作用。但从效果来看,显然并不尽如人意。就治安管理内部来说,严厉打击也并非就是一切。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凡在犯罪高发区域,往往和脏、乱、差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广州的火车站,还是国内各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多半是垃圾遍地、

城市规划凌乱、公共交通拥挤、街道肮脏不堪……而这些,都可能是治安混乱的原因之一。

  那么,有没有治理城市、管理城市的有效办法呢?在此,我们需要介绍一种较为经典的理论——“破窗理论”。据说在20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教授做了一个社会实验:他把两辆同样的轿车,一辆放在环境较好的中产社区,一辆放在环境比较糟糕的贫民区,结果,贫民区的车很快就被偷走,另一辆车几天后依然如故。随后,教授将停放在中产社区的汽车玻璃打破,不久,那辆车也被偷了。

  经过这一实验,有犯罪学家总结出“破窗理论”,就是: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房屋上的一块玻璃,又不加以及时修理,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种纵容的心理暗示,然后去打碎更多的玻璃。最终,这一地区的环境也会受到影响,治安状况会因此而恶化。

  “破窗理论”能够揭示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对整体环境的影响。运用此理论进行城市管理,还有个经典的案例。纽约曾经也是臭名昭著的高犯罪率城市,城市管理几近失控,被称为“罪恶之都”。1994年,新市长朱利安尼上台,并任命布拉顿为警察局长。布拉顿接受这一理论,上任之后没有开展“严打”,而是从清理整顿地铁卫生以及治理地铁人流秩序入手。纽约警局通过调查发现,一方面地铁环境是脏、乱、差,另一方面乘坐地铁的人流非常无序,许多人逃票乘车,从而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于是警察开始从打扫地铁车厢开始,然后是站台、阶梯、候车大厅,打扫完毕后,再开始严惩逃票现象,加强行人流动的秩序管理。之后,再整治地铁站附近的街区、市民住宅区……最后使整个纽约城的犯罪率随之直线下降。

  对于这一理论,在国内应用还不多见,借鉴是非常必要的。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依然存在旧城街区。这些街区,通常流动人口繁杂,也是治安、卫生等问题的聚集点。如果可以在治理时运用“破窗理论”来管理,也许治理城市的困扰会较容易解决。总的来说,城市管理,甚至城市中的房产开发,都与治安形态变化息息相关,街区整洁有序、社区建设到位、物业管理越完善、治安也就越好,才能更有助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分析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