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梅新育:紧箍咒的由来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15:45 《法人》
只要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获承认,中国企业就可能随时掉进反倾销的陷阱,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 文/梅新育 按一般的逻辑思维,中国改革开放都20多年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早已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即使时间短了点,有些领域的开放程度还不够,中国经济怎么说也算是初级市场经济,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各国承认?原因在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约定,中国自入世之日起15年内其他缔约方可以不视之为市场经济体。 当初同意这一约定,原本是为了早日加入世贸,没想到却成为套在我们头上的一道金箍,不时被人念上几句“紧箍咒”。这“咒”,就是当前风行世界的贸易保护主义。 说起贸易,中国没少为世界做贡献。现在,我国已名列世界货物贸易前三强,外贸依存度高达60.3%,在世界大国中首屈一指,不少经济专家都指着中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是,树大招风,中国外贸也一直深受贸易保护主义之害,在世界反倾销头号目标国“宝座”上已连坐10年。中国企业之所以沦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根子就在市场经济地位。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协定,当一个“非市场经济体”(又称“国家控制经济”)与其他国家发生反倾销之类贸易纠纷时,通常利用替代国方法计算该国出口商品的成本,然后在此基础上判断究竟是否构成倾销?倾销幅度是多少?本来世界各国的经济情况就千差万别,而替代国的选择过程又充满随机性和不公平,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记得1982年时,中国输美蘑菇罐头被控倾销,美国商务部居然选用印尼在空调房中培植的蘑菇,来计算我国自然生长的蘑菇的成本,硬是不肯从中扣除空调费用,从而裁定我国蘑菇出口构成倾销。同样,在前两年裁定的中国输美彩电反倾销案中,美国选择印度作为中国彩电业的替代国,中印两国彩电业的规模、技术和产量均不在同一档次,计算的结果自然是中国彩电的成本远高于在美售价,不是倾销又是什么?由此可见,只要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获承认,中国企业就可能随时掉进反倾销的陷阱,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挨宰的份儿。 要为“入市”扫清道路,美国和欧盟是两大拦路虎。美、欧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而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力最大,当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就是美国强加于我国的。 然而,在中国这场“经济外交”攻势中,美、欧又是最难攻克的堡垒。原因之一是美国、欧盟制定的“入市”标准过分纠缠于市场经济的一些枝节特征(如货币可自由兑换、企业向海外转移资本和利润的自由等等)而忽视了本质属性。如果严格按照他们自己制定的标准衡量,不仅可以认定美、欧的农业部门不属于市场经济(因为接受了政府的巨额补贴),而且可以认为美国在1974年之前、西欧许多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末之前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因为他们开放资本项目的时间都相当晚,美国是1974年,西欧多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事实上,无论当事国使用多么炫目的理论包装,“市场经济”性质的认定与其说是经济事务,不如说是政治决策。中国的“入市”问题,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国的政治意愿。早在1974年,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就露骨地指出:美国反倾销法中之所以增加关于从“国家控制经济”国家进口产品的特殊规定,意图就是将其适用于共产主义国家。美国对中国“入市”处处刁难,却对市场化程度同样无法“达标”的俄罗斯网开一面,于2002年承认俄为“市场经济国家”。个中原因,不言自明。 目前,美国、欧盟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力量还很强大。一方面,他们某些产业无力与中国同行竞争,就把市场经济地位当成救命稻草,为此展开了强大的院外活动;另一方面,有些人还是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希望以此为遏制中国的手段,漫天要价。因此,在美国商务部组织的“关于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听证会上,我们看到了与会美方企业、行业协会、工会代表一面倒地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任何平等待遇都是依靠奋斗赢得的,突破“非市场经济”壁垒、为中国企业争取平等待遇也不例外。尽管中国在美国、欧盟发起的第一波“入市”攻势下遭到了挫折,但我们毕竟迫使美国、欧盟正视这一问题,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文由本刊记者张驰采访整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