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准备金率:从不常用的巨斧到央行常用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6日 05:24 第一财经日报

  巴曙松

  通常被成熟市场经济体视为“巨斧”的存款准备金率,为何在中国开始成为一个被频繁运用的政策工具呢?

  外储持续增长带动流动性充裕

  中国的外汇储备近年来出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2005年以来更是呈现加速的趋势,根据2006年以来的增长速度,2006年底将超过1万亿美元,已经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一。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由通常很少动用的政策工具,变为一个经常性的政策工具。

  从外汇储备的形成结构分析来看,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FDI)等构成了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这些因素又可归结为是中国长期以来注意吸引外资、鼓励出口政策和外汇管理“宽进严出”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驱动因素很难在短期内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和逆转。

  另外,境外资本的流入已经成为资本项目顺差的重要原因之一。1992年以来,境外资本流入中国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8.9%左右。从资本流入构成看,FDI在资本流入总额中的占比逐渐减小,非直接投资形式的占比则显著增加。在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
人民币升值
的预期下,资本流入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存在。而从资本流出看,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推进境外证券投资,短期内资本流出的规模可能会继续增长,但是总体的规模还是有限的。

  政策效应

  从2003年和2004年的准备金政策调整效果看,存款准备金率在2003和2004年的两次上调对于流动性的抑制作用还是比较有效的。

  广义货币M2和信贷增长率均在上调后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利率方面,7天期同业拆借利率在两次调控后均有所升高,但是上升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平稳。在经济总量方面,国内生产总值均在调控后实现了平稳增长,2003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9.5%,2004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9.6%。这说明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总体来讲抑制住了过剩的流动性和信贷,并且较少影响到商业银行经营所正常需要的流动性。

  值得关注的备选政策工具

  从不同的政策工具选择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利率工具和公开市场业务依然有其发挥的余地,但是从对冲流动性的角度看,效果是有限的。从利率工具角度,一方面为配合

人民币汇率渐进式改革,稳定人民币汇率,减小升值压力,希望货币市场利率与美元利率保持一定的利差空间;另一方面,为抑制贷款需求,需要提高信贷市场利率。因此,利率工具处于双轨特征的政策目标下。特别来说,利率政策的调整直接影响的往往是贷款的需求,对于对冲流动性来说作用十分有限。

  其次,从公开市场业务角度,近年来,因为外汇占款等因素,各家银行具备了较强的资产扩张能力。为进行对冲,中央银行大量发行央行票据。2005年全年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28000亿元,年末余额21000亿元。2006年的规模在继续增长。当然,从决策者的角度看,在社会融资渠道不畅,商业银行业务扩张受资本充足率约束较强的情况下,央行票据的发行是商业银行较好的投资选择,但在情况发生变化,如商业银行投资选择余地增加和贷款意愿增强时,央行票据的发行将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

  央行票据的财务成本也不容忽视。根据计算,考虑到滚动对冲的成本,目前发行1元的央行票据,大约只能回笼0.3元的市场流动性。因此,单纯凭借公开市场业务,在对冲流动性的效率上是有限的。

  如果因为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等多种原因,使得外部的经济失衡不能主要依靠外部的政策工具等解决的话,就可能要继续依赖一些用于调节内部经济均衡的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备选的工具。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0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