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快世界中的快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14:25  《董事会》

  文/袁剑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描述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我的选择是:快。

  显然,每一代人都能察觉他们所处时代的变迁,但我们这个时代的与众不同之处可能在于: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快。仅仅在十年之前,移动通讯还是时髦玩意,但今天的技术人员以及商人们就马上在催促我们进入3G时代了,在大多数人还没有弄清3G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据说4G已经接近商用了。考诸生活的细枝末节,类似移动通讯这种令人紧张甚至是让人窒息的“升级换代”,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迅疾的变化,不仅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之中,似乎也正在渗透进人类生活的本质之中,并进而成为我们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快世界”。

  这种接近偏执的速度追求,或许是出于人类求新求异的本能,也可能是源于资本主义的永无休止的扩张冲动,但不管这个幽灵出自何方,它都在切切实实地改变着这个时代的商业精神。马克斯·韦伯曾经以“资本主义精神”一词,将我们引向资本主义的精神向度,并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文化范式。如果我们将韦伯的时代称之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话,那么,以信息快速交换为特征的互联网,可能正在将资本主义推到一个所谓信息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与韦伯式资本主义所崇尚的勤勉、节俭不同,这个新型的信息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文化表征就是所谓的快速精神。快速的崛起,快速的利润,快速的并购,甚至快速的消亡。快,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精神,而且是商业的制胜秘诀,是为后来者设立的一种难以逾越的进入门槛。在这个快速的世界中,稳健成长、谨慎经营这些昔日受人尊敬的商业智慧,简直变成了一种老掉牙的古董。一切都以速度的快慢来解决,快不只是手段,也同样是目的。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我们已经见证了一批光速崛起,并光速占据行业龙头的新型公司。从雅虎到谷歌,从网易到盛大,速度的狂欢者们以一个又一个颠覆性的神话,将公司成长的传统故事踩在脚下。这些甚至远远超过他们同行前辈(如微软者)的成长传奇,在印证一个“快时代”到来的同时,似乎也在不断改写商业的本质涵义。世界变得越来越快,公司也必须变得越来越快。他们快速诞生,快速成长,快速扩张,快速并购,甚至将所有这些在传统上必须按部就班的企业流程压缩在一个极短的时间中完成。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快公司。

  如果这些速度奇迹仅仅发生在雅虎、谷歌身上,仅仅发生在诸如此类的信息行业之中,我们会以为快公司仅仅是所谓新经济中的独特现象。但当我们目睹一个毫无商业经验的书生,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将自己变为中国首富,并将自己的公司变成光伏产业世界巨头的时候,我们确信,快公司并不是特殊行业中的特殊现象,而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证实这种普遍性的不仅仅只有光伏产业中的施正荣,还有传媒行业中的江南春,甚至有从事更加古老行业的牛根生。

  看上去,这些企业的成长历史就像是吃过了某种生长剂,甚至是被实施过某种基因疗法一样。这不由得使我们追索:究竟是什么催生了让传统商业教父们望尘莫及的企业速度?究竟是什么力量哺育了这些快公司?

  一个尝试性的结论是:金融。从本质上说,金融业是信息处理行业,其进化程度与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密切相关。人类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强,金融的效率就可能有多高。毫无疑问,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的革命性发展,已经重新武装了金融业。它大大提升了传统金融业的效率,扩张了金融的触角,膨胀了金融的力量。这不仅体现在金融募集资金、资本的能力上,更体现在金融使用资金和资本的效率上。如果说传统的金融业仅仅是在外部辅助企业的话,那么,今天的金融已经开始深入企业内部并主动塑造企业。

  换言之,今天的金融业在整个企业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是一个越来越主动,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活跃的因素。他们不再像传统的金融行业那样坐等企业成长,而是按照自己的设想,利用资本力量主动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与他们的前辈们不同,今天的金融家似乎对慢慢分享企业利润的做法不屑一顾,反而更看重企业的金融价值,而不是盈利能力所决定的传统企业价值。投资者喜欢什么,他们就让企业成为什么。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包装企业,然后在资本市场卖出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暴利。这种通过金融价值实现的利润与从企业中获取的利润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金融,已经可以不再靠其服务的企业的利润才能够安身立命。就此而论,今天的金融也是十足的“快金融”。

  快金融,不仅仅暗示着其速度之疾,效率之高,也同样暗示着其穿越国界,全球配置的能力。当看到一批批中国本土企业通过美国的风险投资在短时期间内迅速膨胀,并在美国上市套现的时候,民族国家的壁垒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摆设。显然,中国企业实际上是在与巨量的全球资本直接对接。如此格局,金融效率恐怕想不高都不行,想不快都不行。

  有趣的是,今天的企业家们似乎也对快金融情有独钟,他们不再迷恋于“百年老店”的迂腐观念,而是主动配合金融家们以最快速度实现其金融价值。只要金融家们要求,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卖掉企业,或者购进企业。快金融催生快公司,快公司迎合快金融,这大概就是无数让我们着迷的快公司现象的谜底。

  一个刚刚生存一年半,员工仅仅三十多人的企业,值16.5亿美金吗?谷歌的回答是:值。一个星期之前GOOGLE收购YOUTUBE时令人咋舌的价格,再一次漫画般地凸现了这个时代的快公司主题。不过,需要提醒的则是,快公司时代也将是一个高度不稳定的时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