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从哪里来?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30日 07:55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方世璞 “和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中国企业必须在应用技术的科技开发上下功夫,除此之外,无路可寻。”著名发明家、拥有十多项重大科技发明的葛文宇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中国企业同国外企业的竞争提出了这样的见解。 事实上,上世纪50年代的日本工业与中国水平差不多。但日本政府及日本企业界十分重视应用技术,他们将一些先进的应用技术融入到自己的产品之中,使自己的产品节能省油,性价比高,所以深得用户欢迎。应该说,日本国的富强是靠应用技术“发家”的。 德国人也同样十分重视应用技术,据统计,德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20年中,国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利技术,26%被转化并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所以德国的产品实用耐用,质量上乘,技术含量高,无论什么产品都叫得响,过得硬,口碑好,品牌名扬四海,卖了个高价钱,消费者感到“值”。 美国人肯出大价钱收购有创意人的脑袋中迸发出的智慧,肯提供优厚的条件吸引有用的科技人才,肯提供风险资金将那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发明迅速转化到工业生产中。先进产品必定会有好的市场效果,挣了钱再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与应用,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有人说:美国是借别人的脑袋富强的。 环视世界,凡是发达富有的国家,无一不是实实在在地重视“应用技术”,才使他们的产品占领了市场。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没有按经济规律办事,使很多富有经济价值的发明没能迅速转化成实用技术应用到产品中,有些技术因没有专利保护而流失国外为他人所用。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品落后而挤不进世界市场之不足,为能迅速赶上世界潮流而大批引进二流或三、四流应用技术(因为一流技术引进费用昂贵,我们花不起钱),造成了起步比较低。当技术相对落后时大量引进、购买先进的应用技术很有必要,我们的一些专家或企业家也赞誉这种做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问题是仅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自慰是十分危险的。我国的汽车工业热热闹闹地发展了几十年,到今天仍是项“空心”产业,偌大一个中国,宇宙太空都上去了,一个小小汽车自己却搞不明白,继续步人后尘,说起来确实让中国人脸红。 “企业的竞争力就在科技创新专利的应用上。”一些发明家喊出了这样的心声。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对自己的发明专利不舍得投入资金去转化、去应用。据了解,在中国境内国人自己每年申报几十万项专利,其中绝大多数是应用技术,现有申报专利中属于边缘学科的甚少。一批有应用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的专利直到失去专利有效保护期也没能得到转化和应用,一些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付诸东流,寻其根源是我国缺少风险投资机制。因而,政府应该鼓励或创办风险投资的金融体系与机构;企业也应该意识到科技创新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创新的紧迫性。这是我们同外国企业“平起平坐”的实力所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