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商品市场的峰回路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9日 14:00 中国经营报

  傅勇

  经过一段时间的急剧大幅下挫,石油、黄金等国际主要商品价格仍是欲涨还跌,在一些重要心理关口水平苦撑死守。自今年7月中旬最高78美元左右至今,油价已经下跌了近1/4,其他大宗商品市场大都跟随石油价格波动。在全球经济放缓尤其是地缘政治的作用下,悲观预期在市场蔓延。不过,虽然商品市场登峰造极的风头已过,但远没有走到灾难的边缘。撇开资金技术性流动来看,要想把握整个商品市场脉动,离不开几个关键词:世界经济放缓、美联储、地缘政治以及欧佩克。

  首先,决定商品市场整体走势的最关键因素是世界经济放缓的脚步到底有多快。这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显然是美国经济是否能够成功实现软着陆。在美联储决定8月初开始连续两次暂停加息,将利率维持在5.25%之后,美国的情况终于开始明朗化。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认为,美国

房地产市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而最近公布的美国强劲的就业数据,也让大多数人舒了一口气。

  其他国家的经济也是如此。大宗商品市场上的中国因素毋庸讳言。数据显示:中国7、8月份的经济增长有所减缓,这已经造成一些商品期货包括铜价的大幅调整。不过,尽管中国采取了包括加息在内的一系列紧缩措施,但是很少有人会相信过去或者后续的紧缩政策(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少)将显著地阻碍

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毕竟,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变化。

  另外,最新公布的欧元区第二季度GDP年增长率增长好于预期,欧元的稳健表现仍显示出市场的足够信心。

  这表明,世界整体经济并没有事前预料的那么糟糕。不过,与此相连的另一种风险可能正在增加:美联储可能再次面临改变货币政策的抉择。最近几位美联储委员关于加息的积极暗示,表明市场关于美联储仍将稳住利率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了。目前,市场正在密切等待一个信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很快将发布的会议纪要,这是了解央行政策制定者们在9月20日会议上维持基准利率于5.25%不变时所持有的前瞻性观点。

  商品市场最大的变数可能来自地缘政治。在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的背景下,朝鲜突然宣布进行核试验,这令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地缘政治风险骤然上升。虽然,事件最后如何发展尚不得而知,同时也很少有人做最坏的估计(比如半岛局势失控),但是这个影响世界格局事态的任何不良进展都将备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关注并放大。

  一个证明是,日本北部海域11日发生

地震引发了朝鲜在进行第二次核试验的传闻,然而这一点风吹草动也足以促使紧张不安的交易商抛售日元,美元因此被推高至10个月高位达到1:119.78日元,风声鹤唳可见一斑。与此类似,在2002年、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之际,地缘政治压力亦曾主导国际外汇市场。由于担心美国本土遭受恐怖袭击和兵败伊拉克,美元连续两年大幅走低。

  最后, 在考虑商品市场尤其是石油价格时,欧佩克的决定不应给于过高的权重。欧佩克在减产问题上的优柔寡断乃至各持己见是油价反复的一个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的油价仍然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同每桶接近80美元的价格相比,60美元这个价格显然更加合理,并具有可持续性。

  总之,商品市场上的反应总是有迹可循,虽然在一些时候,仅仅是古怪的心理预期和投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的确,最近市场所发生始料不及的变化在改变商品市场真实供求基本面的同时,也将对这个人心不稳的市场心理造成深远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