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张虎宝的洗车沉浮录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赵奕 近日笔者参加一个中小企业论坛,有一位上海企业家叫张虎宝,2000年的时候,他响应政府号召,下海开办了一家企业,当时接收了100名下岗工人,并获得了政府的资助。 在随后的5年内,该企业的规模扩大到200人,而且以下岗职工为主,但再也没有获得政府的帮助。 洗车是这家企业的主要业务,但这几年业务出现下滑,人员流失非常厉害,因为发不出工资。 论坛结束后,笔者跟他聊起,既然当初看好这块市场,为何后来业务却开展不下去。张虎宝说,首先吸引他进入这块市场的,是市容城管部门对无证洗车的打击力度在加大,他觉得假如洗车的路边摊没有了,那么市场空间无疑将属于规范化运作的企业。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证洗车显然有增无减。他表示没有办法来跟无证洗车竞争,他们没有场地,不用缴税,成本较低。还有少数市容管理人员和无证洗车者达成“协议”,缴纳适当的“保护费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经营。 2004年的时候,张虎宝打算对下属洗车点进行技术改造,把传统洗车改成喷雾洗车。不仅节约用水,还可以大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技改投入达到100万元,对于这样的小企业来讲不堪重负,因此不得不放弃技改梦想。而此时,政府对企业环境保护方面所要负担的责任,又开始重视起来,各种收费让张虎宝感到压力巨大。 这件事可以引起两个思考: 一个是政府政策延续性的问题,比如对吸纳下岗工人的企业补贴,能不能把时间放长,而不仅仅是一年;能否采用贷款、入股等灵活多变的市场化方式,让政府、银行、企业获得多赢,而不仅仅是“输血”。 第二是政府在建立市场竞争法则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假如大家在一个不平等的条件下竞争,那将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作者为本报综合新闻中心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