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出现 尽快调整利益分配格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 09:30 新华网

  郭松民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对粤、沪、苏、浙等发达地区进行社会矛盾调查时发现,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特殊现象: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比如江苏省金坛市曾经发生因集资案纠纷引起冲突,事后调查发现,80%参与围堵的群众没有任何集资款(10月17日新华网)。

  有些专家把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归咎于“一些地方负责干部的责任心流失”。但我认为,这还仅仅是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在我看来,凡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地方,都意味着当地的官民关系,或者说政府和底层民众之间的关系,已经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而在个别问题上甚至是对立的状态。

  这种紧张甚至是对立状态的基本内涵,就是民众对官员的“有罪推定”。只有承认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合乎逻辑地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群众参与和他们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冲突。

  最值得有关方面警醒的问题也许是:为什么民众会对官员进行“有罪推定”?以我有限的观察,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这些年来,中国非常强调经济发展,同时又非常实用主义地认为,要推进经济发展,就只能依赖精英,包括财富精英和知识精英(官员们当然也认为自己是当之无愧的精英),因此在利益分配的格局上,就大幅度地向精英倾斜,而底层民众的利益,则往往被“改革和发展的代价”以及“转型期的阵痛”这样的借口给牺牲掉了。这样的政策长期推行导致底层民众产生怀疑:政府究竟是谁的?是“他们”的,还是“我们”的?而一旦他们产生这样的怀疑,对立情绪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虽然政务公开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好几年,但实际情况却还是相当不尽如人意。政府推出一项政策,想达到什么目的,谁能够从中得到好处,谁将付出代价,民众对此均不甚了了。此外,政府官员自身的财产情况,其亲属、子女的情况,也都还没有制度化的向社会公布的方式,媒体也很难对此进行报道。而民众的心理则是,既然你掌控着这么多的公共资源,因此你越是遮遮掩掩,我就越是认为你心中有鬼。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官员进行“有罪推定”几乎成为必然。

  第三个原因当然就是腐败了,这方面的报道、分析很多,我这里就不啰唆了。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大量出现,凸显了官民关系的紧张,这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要扭转这一趋势,最重要的是尽快对利益分配格局进行调整,同时辅之以反腐倡廉和信息公开。令人欣慰的是,中央已经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战略,并将社会和谐定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就为实现这些调整提供了一个根本保证。必须看到,构建和谐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尤其是对利益格局的调整,必然会受到来自利益集团的阻力。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改革的各项进程,大刀阔斧地全面推进体制改革、法制建设等各项改革的深化,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