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油价涨落拷问定价机制 中国油价改革不能再观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 09:01 深圳商报

    发改委如何走出两头不讨好的政府定价陷阱

  “观望”,这个暧昧的词属于中国油价。当国际油价近半个月来跌破每桶60美元,中国油价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自上月25日国际油价跌破每桶60美元大关后,本月油价再次回到60美元之下。众多的专家分析都指出,未来数周内,国际原油价格还将继续在60美元这一区间上下浮动。三年前,油价还一直徘徊在每桶30美元,但是此后油价一路稳步攀升,并在今年8月份达到将近每桶80美元的峰值。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成品油价格也在一路攀升。因此,当国际油价在9月中下旬开始迅速回落之际,舆论的焦点已经集中在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会否出现明显回落。

  会下调吗?正如

国际油价局势扑朔迷离,我们能看到的仍然是不确定的观望。在媒体近半个月的报道中,有石油企业的高层9月末宣称,中国目前原油的生产成本是每桶58美元,而当时国际油价是60美元;还有国家发改委一位专家提出了“安抚性降价”概念,表示作为国内油价的制定者,国家发改委将兼顾产油企业和用油者的利益,将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适当下调,待国际油价稳定后,再决定下一步的价格水平。

  油价可以观望,但是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却不能继续观望。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已经提供了中国成品油价格改革难得的机遇。用一篇媒体评论的话来说,中国油改步入历史性拐点。

  这属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成品油的诸多怪状,根源其实就在于“一个月跟踪法”的定价机制。按照目前实行的“一个月跟踪法”,发改委根据新加坡、荷兰鹿特丹和纽约三地一个月前成交价格加以平均。若三地油价变幅超过上次调整价的8%,成品油价可立即调整。制度设计所造成的过长滞后期,使得“时间差”能够转换成石油企业实实在在的利润,尤其是“涨时接轨、跌时错轨”的“特例”更是引来民众的一致指责。

  眼下轿车已经大量进入城市家庭,国际油价的风吹草动直接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国际油价此次跌幅超过20%,而且持续时间也将近两个月,观望中的普通民众早已盘算出清楚的经济账。回落幅度超过20%,早已超过8%的调整线,但是制度设计中本应出现的下调却迟迟未能出现,这也难怪民众会有强烈不满,而且这种不满不仅仅针对石油企业,同样明确地指向了定价机制。正如有评论所引述的那样:“国际原油价头天刚上调了一点点,国内成品油价立马跟风涨;国际原油价大幅下调一两个月了,国内才象征性地降那么微不足道的一点点。”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再也不能继续观望下去,油品市场化是必由之路。中国长达一个月的滞后期,不仅不能跟随国际油价,而且也不能真实反映自身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媒体透露的信息中,发改委已经在考虑废除“一个月跟踪法”,实行双周制甚至更短的跟踪法。毕竟市场化成熟地区,国际

原油价格变动跟国际成品油价格变动之间,存在着的滞后期只有两到三天。

  这无疑将是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关键的一步。也只有市场化状态下产生的涨和跌,才不会引发民众一次又一次对于行政干预的指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