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陆一:从油价变化看政府公共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 11:40 《资本市场》

  作者:陆一

  导语: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公共性与企业性之间,永远应该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其有别于私有部门和私有企业的最根本的特点,也是全球公认的国际惯例。

  2005年底,曾写过一篇文章,就油价的变化和中国国有控股企业的行为提出了一个疑问: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哪里?文章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

  国际油价上涨,作为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稳定本国油价,保护本国市场;而不是先国际期货油价而抬高本国现货油价;也不是国际油价上涨也急着上抬油价、国际油价下跌却不见政府干预高企的油价;更不是借口保证对国际股权投资者的利润回报而用高油价从本国消费者口袋里掏钱。

  但是,时隔将近一年,除了政府出面收取暴利税以外,见到的只有

出租车调价、航空燃油附加再三延期执行、成品油再三加价……

  然而,从2006年9月初以来,

国际油价连连下跌。9月12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已跌至每桶63.76美元,为3月下旬以来的最低收盘价。与7月中旬每桶78.40美元的历史最高价相比,纽约市场油价已下跌了约18%。

  奇怪的是,在国际油价大跌的情况下,国内油价几乎没有什么反应,这与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油价紧随其后连续上涨的表现大相径庭。事实上,自2003年7月以来,只有在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调了国内汽油零售中准价。

  2006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上调成品油价格。面对舆论的质疑和指责,当时发改委表示,提高成品油价格的主要原因是国际

石油价格上涨引发了国内石油和石化企业的亏损,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偏低造成了价格倒挂。

  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助油价上涨东风,国内三大石油商2006年上半年最少赚了1160亿元。今年1~6月,油价大涨了近36%,中海油与其他石油商一样,获利劲增。由此,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股价分别上扬31%、16%和18%。而上缴暴利税仅为160亿元。这是在油价上涨的背景下实现的,从8月8日以来,国际原油持续下跌,石油商又增加了多少利润,这增加的利润会有多少上缴给国家?中国消费者和纳税者心中无法解答的问题。

  尽管国际原油价格下跌,而且跌至今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点,既没有见到国有控股的石油企业把成品油价格下调一点,更没见国家发改委再发文要求石油商降价。

  反而,回答公众疑问的是——国际油价已跌至3月底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称油价并未进入人们期望中的“低价周期”,60多美元一桶的价格仍比国内市场高出许多,因此对国内市场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9月13日,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称,尽管国际油价近期有所下跌,中国目前的汽油价格仍低于国际市场水平。中国政府已经两次上调汽油价格,但差距依然存在。言外之意,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有上调的空间。

  中石化中原油田销售分公司营销总监、高级经济师李培军也对此予以肯定。考虑到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仍有很大差距,发改委不可能下调成品油价格。

  与此可成对照的是,台湾地区因为近期国际油价下滑,“中油”与“台塑”未及时跟进调降成品油价格,惹毛“消基会”(消费者文教基金会),要求“石油双雄”降价回馈销费者。

  但面对公共利益的压力,“中油”公司表示,目前并无调降国内油价的计划。和大陆国有垄断企业和政府机构口吻如出一辙,“中油”表示,与亚洲邻近国家相较,台湾汽柴油价格依然偏低。

  但到了9月14日,在当局行政部门的压力下,国营背景的台湾“中油公司”被迫在10个月以来首次降低汽油价格0.5元、柴油价格0.3元。台湾民营的石化巨头“台塑石化”也表示同步跟进。

  此外可资参考的是,一向对高油价袖手旁观的美国政府似乎终于改弦易辙了。为了遏制美国国内快速上涨的石油产品价格,美国总统布什在2006年4月25日在此间宣布,他已下令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和能源部进行联合调查,以便搞清楚美国国内是否存在非法操纵石油市场以故意抬高油价从中牟利的现象。布什还同时下令暂时停止增加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此举使油价当下降至70美元以下。

  虽然美国总统布什已经承诺将调查美国国内乘油价高涨而牟取暴利的非法行为,但参院与众院的共和党两大领袖表示,联邦政府必须更加严格的执法,禁止任何操纵油价与违反市场竞争原则的行为。但民主党表示这只不过是共和党的“政治表演”。

  在8月底美国媒体传出,近期,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开始调查英国石油公司(BP)涉嫌操纵全球原油OTC市场的可能性。CFTC作为强势监管部门,只要涉及美国利益,CFTC都要管。国际期货市场呼风唤雨的基金大鳄对其心态可用“畏惧”来形容。遥想当年的“住友铜丑闻”,若不是CFTC介入,可能不了了之了。巧合的是,此次CFTC调查BP一事,在时间上正好和国际油价回落一致。因此,不能不怀疑该事件对原油市场的影响。据悉,调查并非仅针对BP,而是在期货市场大范围展开。

  以上的新闻表明,政府无法回避公共利益的诉求,公共政策不能以市场化的借口来脱卸政府的应尽责任。这两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升,各国政府在面对全球石油价格上涨中都自觉或被迫地以稳定本地市场油价为国家和社会政策目标;只有中国,垄断企业挟持政府一起在本地石油产品市场的价格上兴风作浪。

  从7月14日至今,正好两个月时间,油价的下跌趋势已非常明显。并且,此次油价下跌有着相当多的因素支持。比如,9月5日,美国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个储量可能高达150亿桶的大油田,美国原油储量可能将由此增加50%以上,被称为百年一遇的重大利好;中东局势已趋平稳……这一切都预示着,国际油价在短时间内很难再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油价理当尽快降低。

  什么是政府及其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政府与国有企业的这两个目标之间,剑桥大学嘉丁管理学院教授彼得·诺兰曾提出一种“半公司困境”的理论。一方面,这些垄断企业的母公司是国有垄断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它又作为上市公司扮演着企业的角色,承担着为股东谋取利益最大化的责任。这种亦官亦商的身份决定了这些垄断企业既有政府的角色,也有企业的角色。在特定的外部条件下,这两种角色很可能会发生冲突甚至错位。比如有的企业为了获得国际投资者的青睐,维持股价,往往迫使政府保持甚至加强自己的垄断地位以获取垄断利润,但这对国内的公众来说又是极其不公平的。而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公共性与企业性(社会公共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永远应该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其有别于私有部门和私有企业的最根本的特点,也是全球公认的国际惯例。

  所以可以说,在操纵和把持关系国计民生的油、水、气、教育、医疗等公共品价格而攫取垄断利润的过程中,垄断的国有企业行为是企业无良、政府不干预是政府的失职。

  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将近30年来走了一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市场化”道路。

  从政府角度来讲,为了从形式上消除“计划”政府的形象,“企业能够决定的东西”政府就不再干预;而从企业角度讲,市场化成了一场“去国有化”的过程和企业“去社会责任”的过程。

  但是,市场是否真的可以解决社会的所有问题?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保证社会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公共服务目标、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这些是不能在这转型过程中统统都被市场化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