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把财富疯狂砸向房地产让中国竞争力落后印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 08:41 新京报

    反思砸向不动产的财富模式

  新华社9月26日报道,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6日发布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竞争力落后印度11位,排名第54位,相比去年下跌6位。对这个排名,世界经济论坛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各国在公共机构的质量和智力投资上的份额。

  这些年,印度在软件开发方面、教育投入方面以及基础研究的开发投入方面,比中国相对要多。印度拥有1400万大学毕业生,也比中国要多。

  在美国大学的印度留学生人数为8万,而中国是6.2万。

  相比而论,中国的投资则大规模投向了不动产。

  一国财富模式,决定了一国未来的竞争力。欧美人甚至印度人的财富选择了集中投向教育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从而创造出日益强大的跨国公司,正在逐步控制资源的全球分配走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却没有能够成长起世界级的大公司和世界级的企业家,更没有相同幅度地提升国人的福利层次,比如教育、社会保障、科技研发。这个现实与我们财富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往往被人忽视。

  一个人、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所能够支配的东西归根结底不会超过你所拥有的。当一个人在打牌、网游、侃大山上花费太多时间,他在苦读、冥思、劳作上花的时间就一定有限;当一个公司在仿制、回扣上花费过多心思,它在研发、设计与品质管理上花费的时间就一定少;当一个地方的官员在广场、门面工程、不动产上花的财力过多,他们花在生产、工艺、技术、研发上的财力就必然有限。

  有数据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相比,人均城市建设用地、耕地是比较接近的。然而根据建设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6.11平方米。其中,上海为33.07平方米,北京为32.86平方米。而日本的东京只有15.8平方米。东京的人均GDP超过3.5万美元,上海、北京人均GDP刚超过5000美元,而居住水平却早已是东京的2倍。我们有理由作出反思,我们的居住条件超出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性,甚至超出了国力和百姓所能承受的范围。

  构成一国和一个地区竞争力主干的,是在区际和国际间流动的产品和服务。所以,当居民把财富都凝聚在不动产上的时候,也就存在着风险。因为靠这种方式积累的财富,只会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创造重要市场,却不会给自己的长久竞争力增添砝码,反而会直接削弱竞争力。在一个全球扁平化的时代,所有国家都加入到同一个竞争体系中来。全球化流动的产品和服务,并不因为你来自发展中国家,消费者就愿意为你的高价格埋单;性价比不如人,你的产品和服务就没有市场。

  其实,竞争力下降的后果已经开始显现。据统计,2005年中国GDP大约占世界总量的4%,却消耗了世界9%的原油、20%的铝、30%~35%的钢、铁矿石和煤以及45%的水泥。

  而这些固定资产投资中,又有相当大一部分流入了房产行业。许多城市建设的无效反复,是我国高能耗的重要引擎。许多跨国公司因为房价太贵,有撤离上海的打算。

  日本人不是天生就喜欢龟缩在笼子里的,韩国也早就规定一个家庭只能拥有一套住房,而我们有些经济学家,早在几年前就鼓吹中国城市居民开始了拥有第二套住房的时代。一种浮躁的、封闭的小农意识,引导了我们并使得我们把众多财富都往住宅上砸。这样做的整体结果,必然会降低中国的竞争力。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而青年富足强势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在中国经济迅速攀升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同时,中国的竞争力排名却呈下降的趋势,而且落后于同是发展中大国的印度,不能不让我们对包括财富流向模式在内的一系列现象进行深刻反思。

    相关文章:中国学习印度模式的可能空间

               中国竞争力排名下降 评估客观性引来质疑声

               童大焕:中国VS印度 东方大国的世纪角逐

               刘杉:印度为何领先中国 一个卖智力一个卖苦力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